立夏節氣養生 補脾養心,
立夏節氣養生 補脾養心,
引言
2022年5月5日星期四為立夏,意味著告別春天,夏季正式到來,萬物進入旺盛生長階段,人們的新陳代謝加快,消耗的能量變大,常使人煩躁倦怠懶散。中醫師分享立夏的節氣養生重點。
銀髮駐站\樓中亮 醫師
發表日期 : 5 5 月, 2022
立夏代表夏天的腳步來臨,但是早晚溫差仍大,沒注意保暖就會感冒,容易腸胃不適。
天氣變熱,人體的能量消耗也大,尤其是氣虛、陽虛體質的人,容易感到疲倦,一不小心還會中暑,來看看如何保養。
食療方
可用葱白2-3根、老薑2-3片,米一杯,熬煮成粥來吃,可改善食慾不振,補養脾胃,還可預防感冒。
按摩足三里穴
位於膝蓋脛骨下四根指幅外側凹陷處,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100下,可改善腸胃功能,還可補氣升陽。
延伸閱讀:腎虛容易胖!中醫師開食療方:補腎明目又燃脂吃「三黑飯」降血糖又活血!
睡子午覺
中午的11點~13點,可以小睡30分鐘,晚上11點前睡著,可以養心、養氣血。
吃養心粥
紅棗20顆(去籽),蓮子20顆(去心),葡萄乾30粒,乾黃豆30粒,黑米(紫米)100公克,泡一晚。將上述材料放入適量水,熬煮成粥,一週吃3-5次。
按摩太白穴
位於足內側緣,腳大姆趾(第一蹠體關節),後下方紅白肉際凹陷處,早晚各兩次,每次按壓100下即可。
延伸閱讀:咦?不像感冒的喉嚨痛三種分辨法,中醫自製百合潤喉茶飲護喉清肺!
歡迎加入FB:樓中亮 醫師
本文授權:【節氣養生_立夏】、立夏補脾養心 這樣做
樓中亮中醫
「台灣中醫預防保健協會」創會理事長,現任「 樓中亮 中醫體系」院長。
《最新著作》算病、算大限、防病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