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點滴,
打點滴,
打點滴,
引言
打點滴是許多來過醫院的人都有過的經驗,而它確實可以當作醫療的重要用途,但並非人人都適合打,也不是每一次急診都需要打點滴。
銀髮一起玩\編輯部 Phoebe Lu、文章授權\翁梓華醫師
發表日期 : 3 3 月, 2023
急診醫師翁梓華在臉書提到,許多民眾來急診都會有個疑慮,「這次急診醫師跟我說要打點滴,結果下次急診醫師就跟我說不用」,甚至有時主動詢問醫師,還會被對方罵一頓,讓病患百思不得其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東方人是世界上最愛打點滴的「注射大國」,光是中國人一年的點滴注射數,就將近全世界總注射次數的3分之1!此外,中國人一年平均要吊8瓶點滴,也遠大於世界的2.5-3.3瓶。
翁梓華醫師表示,其實大部分的點滴都只是營養補充品,透過靜脈注射給與人體所需的營養素,「能吃就不用打」,醫師會根據病人的狀況,酌量添加B群、鉀離子等營養物質。
然而,點滴裡除了水、醣、電解質、維生素以外,就連蛋白質也沒有。
很多人認為,由於點滴會直接進入血液,效果會比較好,「其實並不然,比起從嘴巴吃進去的,這樣的補充『杯水車薪』」。
翁梓華醫師舉例,一瓶急診常用的5%葡萄糖注射液有500cc,僅含有25公克的糖,全部打完才只有100大卡的熱量,「還不如直接去喝一杯珍奶700大卡來得有效率,比起腸道吸收,吊點滴的效率差強人意。」
延伸閱讀:什麼時候該叫救護車?高達30%醫療資源遭浪費,急診醫師:打119之前「先判斷是否為9大危症」
另外,翁梓華醫師也提到,點滴除了用來補充營養,還有另一個很大的功用,就是作為藥物的載體,許多藥物由於採取「濃縮」設計,「如果直接打到病人血管內,會因濃度太高而引發『血管炎』,這時候我們就會要用點滴為載體,先把藥物混在點滴裡面,再行給病人掛上,這樣的點滴,才是有治療性!」
此外,點滴也算是用來限制病患行動的工具,翁梓華醫師指出,許多來急診的病人其實健康無恙,只是身體疲勞過度,只要適當休息就能復原,這時打點滴就能讓患者有充分的理由好好休息,加速體力的恢復。
許多疾病無法在第一時間就診斷出來,若醫師把病人放回家,會擔心病況惡化,但如果不放回家,留在急診室似乎也無法立即治療,這時點滴也能派上用場,「一瓶點滴吊完大約6-8小時,剛好是急診醫師觀察許多病情的時間區間」,讓醫師用『時間』換取診斷的『空間』。
延伸閱讀:住院想充電?醫院內「紅色插座上的插頭」別亂拔!紅色VS白色兩種用途差很大,插錯了嚴重恐會出人命
資料來源: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