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雷 被雷打到
打雷 被雷打到,
引言
被雷打到的機率比中樂透還容易!台灣平均每年有3到4起雷擊致死案,夏日天氣多午後雷電暴雨,不可不慎。
銀髮一起玩\編輯部 Phoebe Lu
發表日期 : 10 8 月, 2023
夏季天氣潮濕悶熱,台灣各地區經常會有午後雷陣雨發生。日前屏東後壁湖潮間帶發生一起雷擊意外,當時一名47歲女子和先生、孩子在當地戲水,玩到一半女子突然遭受雷擊倒地,先生見狀立刻施予CPR急救並通報119,幸好女子送醫後身體雖虛弱但生命跡象穩定。
▲照片來源/自由時報
被雷打到的機率大約百萬分之一,比中樂透還低,而並不是每個人被雷擊中後都能安然無恙。一名31歲男子慢跑經過河堤,瞬間被閃電擊中,救護人員趕往現場時,現場地面破裂、男子則倒臥步道旁,雙耳、右小腿都有雷擊傷口,當場失去呼吸心跳,搶救後雖一度恢復生命徵象,後來仍因傷勢過重,於隔日凌晨宣告不治。
延伸閱讀:地震火警不用怕!四種必學防災避難自救法,緊急時刻帶你安全逃生!
雷擊:可怕的天災
瞬間雷擊威力約是高壓電的10萬倍、約1億伏特!夏季各地天氣經常伴隨午後雷陣雨,印度因缺乏避雷設備、加上天氣預報不準確,每年有將近2500人因雷擊失去生命。台灣平均每年有3到4起雷擊致死案,夏日天氣經常是上午晴朗、下午雷電陣雨,民眾多會攜帶雨傘,此時務必要小心「傘頂的尖端」!
據《蘋果新聞網》報導,傘頂尖端宛如避雷針,可能引發放電的物理反應吸引電流,且容易引來雷電的物品通常具備兩種特質,第一是金屬,因為上面會累積非常多電荷,第二是越尖的物體,因為單位面積上可承受的電荷量就越多。
避雷姿勢降傷害
雷擊的瞬間,人體毛髮會有靜電及刺麻感,此時採取「避雷姿勢」:立刻蹲下、踮腳尖!記得後腳跟要互相碰在一起,這樣可以讓人體形成最短的迴路,讓電流快速通過,有望將傷害降到最低,
※小提醒:趴在地面上反而更容易觸電,記得蹲低就好!雷擊時空氣會有爆炸音及光電反應,記得摀住耳朵、閉上眼睛,避免雷聲和強光傷害。
▲圖片來源/Science ABC
當雷擊發生時,不要站在空曠的地區,穿雨衣比撐傘還要安全,這時最好盡快躲進車內或封閉建築物內,且要記得將車上的天線收起,避免成為雷擊目標,另外外出時最好穿鞋底橡膠製的鞋子,因為它具備耐水、不導電的特性,也不要光著腳踩在地面上。
另外,不要接近鐵塔、電線杆和樹幹下,若是在戶外露營的人,應先在適當地點或大樹上架設避雷針,並在雷擊當下請馬上撤離帳篷架,因為上面有金屬材質,容易傳導電流。
苗栗縣政府消防局呼籲
苗栗縣政府消防局建議民眾發生雷雨時應注意三個大方向原則:
(一) 不要接近孤立的凸出物
像高樓、鐵塔、電線杆、煙 囪…等等,更不要站在空曠的高地上或大樹下,因為這些孤立而凸出的物體,往往容易成為目標而遭受雷擊。
(二) 不要待在水面上
避免在戶外游泳或划船,甚至是任何的戶外水上活動都不適合,因為水面上的人和船也是相當凸出的物體,容易成為放電的目標。
(三) 不接近金屬及潮濕物
這些都是容易導電的物體,打雷時千萬不要接近電線、自來水管、銅器、鐵器等物品,最好能夠避免穿汗水浸 濕或雨水淋濕的衣物,也不要靠近潮濕的牆壁。
雷擊發生前天氣會變得很沈悶,民眾在戶外活動時要提高警覺,盡速走避或返家,且身上不要攜帶金屬物品,避開雨傘的高架、帳柱頂上的鐵帽、小收音機等。
另外,不要在雷雨中散步,更不可穿著濕衣服在雷雨中活動。
延伸閱讀:【登山自救】遇山難迷路/受傷如何自救才能提升生存機率?登山前先做好這7件事,這樣做有助於獲救!
資料來源:ETtoday新聞雲、苗栗縣政府消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