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普濟寺,
北投普濟寺,
捷運路線
散步時間
行走步數
6000 步以上
站名資訊
散步難度
廁所數量
景點
位於台北市北投區的普濟寺是全台罕見的日本真言宗佛寺,不同於台灣一般佛寺,古老百年木造建築完整保留了日式佛教寺院的風格,奉祀的「湯守觀音」更是當地居民的獨特信仰。
北投普濟寺
每日9:00-17:00 |
台北市北投區溫泉路112號 |
02-2891-4386 |
北投普濟寺FB粉專
銀髮一起玩\編輯:Phoebe Lu
發表日期 : 8 6 月, 2022
交通方式
搭乘淡水信義線至捷運「北投」站下車,轉搭小25公車。
至「銀光巷口」公車站下車,步行1分鐘抵達階梯即通往普濟寺。
路面狀況
通往普濟寺之前要先通過一段長長的階梯,抵達寺院後便是平整路面。
座椅資訊
戶外綠地區有石椅座位區。
廁所資訊
當地公廁乾淨寬敞。
敬老卡申請
☑各縣市敬老卡申請:https://egoldenyears.com/linedm/07.html
✎銀髮最新資訊,歡迎加入銀髮一起玩LINE好友:
延伸閱讀:閻錫山故居|陽明山國家級美景,獨有仿山西窯洞式建物,穿越重返清末民初!
風景/人文
坐落於著名的北投溫泉區,莊嚴樸實的淡雅廟宇沒有多的華麗雕飾,古樸典雅的風格頗有置身日本的清幽古樸感。
北投普濟寺創建於1915年的明治時代,最初稱為「鐵真院」,後來成為日本佛教臨濟宗妙心寺派在台灣的佈教據點。
普濟寺正殿大門上方的橫匾是由近代書法大師于右任所題字。
「鐵真院」的由來眾說紛紜,有一說是當時日本人為了發展北投溫泉產業,在修築新北投線時造成許多鐵路工人傷亡,為了悼念這些無名英雄,便取「鐵」一字命名;另一個說法是為了紀念鐵道部的運輸課長村上章一,取其諡號「鐵真」,故名為鐵真院。
北投普濟寺正殿以台灣珍貴檜木為建材,其建築結構與裝飾皆保留了日本傳統佛教寺院的特徵。
正方形的格局、須拖鞋才能入內參拜的榻榻米地面,以及類似日本玄關「向拜」的空間設計,都是日本佛寺獨有的風格,在台灣其他寺院中及其少見。另外在屋簷、屋瓦、窗戶、屋脊等地方的造型也與中式佛寺截然不同。
細緻優美的和風建築處處可見日本文化參透其中,讓北投普濟寺看起來更加與眾不同。
寺院內主要供奉觀世音菩薩,1905年當地居民希望能供奉保佑地方繁榮的神佛,遂由當時創立北投第一家溫泉旅館的老闆平田源吾向鐵道部請願,得到同意後由鐵道部出資雕刻一尊約60公分高的觀世音菩薩神像,命名為「大慈大悲北投湯守觀音大菩薩」,並遷移到現在的普濟寺供奉。
除了觀世音菩薩之外,普濟寺正殿供桌後方壁內還同時供奉著一尊石刻浮雕「湯守觀音」,「湯」在日本語中代表著溫泉之意,而湯守觀音顧名思義便是「守護溫泉的觀音」。
湯守觀音的由來源自於日治時代初期,當時的北投因為溫泉產業的蓬勃發展,形成日本人居住的聚落,由於台灣人與日本人的衝突仍不斷,當地居民為了尋求心靈寄託,只好請求官員幫忙設置保護地方的神明,便有了湯守觀音的到來,成為北投特殊的地方信仰。
可惜的是,湯守觀音平時並不會輕易亮相,只有一年一度大掃除舉辦的湯守觀音見面會上,才會露出祂的真容。
▲照片來源/北投溫泉博物館
除此之外,普濟寺正殿旁豎立著一尊地藏王菩薩的石像,該石像右手拿著一隻不鏽鋼製的金剛杖,左手托著一個嬰兒,據說是日本地藏王菩薩的化身之一、專門保護孩童的「子安地藏」。
特別的是,由於這尊地藏王菩薩石像旁邊長著一顆巨大的台灣樟樹,樹幹中間凸出像是懷孕的樣子,因此被當地信眾當作是用來祈求生育孩子的「送子觀音」,吸引許多善男信女來此求子。
也有人認為該尊神像便是日治時代最初的「湯守觀音」,結合中日兩種宗教文化,成為更貼近人們的日式寺院特色。
原名為鐵真院的普濟寺歷經了日治時代,直到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藏傳佛教格魯派的17世甘珠爾瓦活佛也跟著來台,並接管鐵真院弘法,才將其改名為如今的普濟寺。
1998年普濟寺被公告為台北市定古蹟,成為北投重要的佛教信仰中心及修道地,民眾參拜完普濟寺,還能到周遭的北投知名景點,像是新北投車站/北投溫泉博物館/地熱谷、復興公園手足湯、磺溪溫泉步道/磺溪嶺景觀步道。
賞景影片
延伸閱讀:淡水不只有老街可以逛!十座經典古蹟一磚一瓦都是美,多國歷史建築感受老滬尾魅力!
圖片:攝影阿伯
以上皆為使用者個人經驗,每個人身體狀況皆不同,僅供參考
意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