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捷運路線
散步時間
行走步數
3000 步以上
站名資訊
散步難度
廁所數量
銀髮一起玩\編輯:Phoebe Lu
發表日期 : 13 10 月, 2022
熱門台劇《茶金》拍攝地點
2021年熱播台劇《茶金》由《我們與惡的距離》導演、《火神的眼淚》製作人聯手打造,以1950年代的客庄茶葉商戰作為時代背景,在那個茶葉比黃金還貴的年代,最大茶葉出口商獨生女張薏心「小吉」(連俞涵 飾)如何挽救債台高築的家族事業,穿梭在爾虞我詐、以男人為主的商場中,證明自我的價值。
▲《茶金》劇照,圖片來源/茶金官方臉書
《茶金》的精采劇情與演員們的細膩演技,評價叫好叫座,還創下金鐘獎史上入圍最多獎項的戲劇紀錄,連帶劇中風華絕代的場景也跟著受到矚目。
▲《茶金》劇照,圖片來源/茶金官方臉書
其中飾演台灣茶葉大王「吉桑」的(郭子乾 飾)與「KK」劉坤凱(溫昇豪 飾),由於化肥廠利益,雙雙被逮捕入獄,吉桑擔心自己無法再照顧女兒薏心,於是在獄中將薏心託付給KK。
▲《茶金》劇照,圖片來源/茶金官方臉書
他們兩人被關押的地方,便是取景於大稻埕的台北古蹟老屋——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19世紀淡水港開通後,大稻埕成為台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來台發展的洋人紛紛在大稻埕成立商行,進行茶葉和布料的貿易,促使當地居民累積了大量財富,街上也出現眾多西洋風格的洋樓。
到了日治時期,大稻埕與臺北城內、艋舺被稱為「三市街」,是當時最熱鬧的街區,分別由三處警察署管轄,如今僅剩大稻埕的北警察署仍保存至今,北警察署於1933年落成,完整保留全台僅存的日治時代扇型拘留室和水牢。
歷經朝代更替與多次整修重建,原臺北北警察署於1998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成為全台北唯一僅存的30年代警察局。
為紀念臺灣新文化運動的浪潮,保存與發揚該運動的歷史事件與人物精神,原臺北北警察署轉型為紀念館,於2018年10月正式開館,牢房變景點,讓人深刻體驗新文化運動先覺的時代風骨。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Google導航定位「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周邊停車場: 成淵高中停車場、 朝陽公園停車場
◎大眾交通方式
搭乘捷運
● 大橋頭站2號出口
● 民權西路站3號、4號出口
● 雙連站2號出口
本文路線是搭乘中和新蘆線至大橋頭站,從2號出口步行到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大約走7分鐘。
從2號出口出來後,往回走民權西路。
穿越馬路到對面的重慶北路二段,然後再過一次馬路到對向。
抵達對向後,往前沿著重慶北路二段直走。
左轉蘭州街,看到寧夏路後,沿著寧夏路的方向走。
往前直走,經過寧夏路與錦西街交叉口,對面即抵達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搭乘公車 查找【大臺北公車動態】
● 大同分局:民權幹線、紅29、紅31、內科通勤18
● 靜修女中:民生幹線、42、539、811、紅33
● 成淵高中:292、292副、539、756、820、226、63、承德幹線、304承德線
● 民生重慶路口:重慶幹線、2、215、223、288區、63、255、300、302、304重慶線、306、306區間車、639
租借YouBike
● 蔣渭水紀念公園
● 捷運大橋頭站2號出口
● 捷運雙連站2號出口
● 捷運民權西路站3號出口
路面狀況
紀念館分為兩層樓,室內為一般平坦路面、有樓梯,並設有電梯供行動不便者及輪椅族使用。
廁所資訊
捷運大橋頭站公廁,可以先使用。
館內一樓為常設展展區,二樓為特展展區,一樓設有無障礙廁所、親子廁所及普通廁所。
座位資訊
一樓咖啡廳有座位區可以休息、喝咖啡。
館內也有幾處板凳座位區,並提供飲水機讓遊客裝水;部分展覽區域也有些許座位。
敬老卡申請
☑各縣市敬老卡申請:https://egoldenyears.com/linedm/07.html
延伸閱讀:2022台北古蹟日「老屋漫遊季」|8條古蹟主題導覽路線,走進陽明山、萬華、大稻埕、南港、圓山、城南老宅之美
賞景照片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的前身是日治時代的北警察署,當時為了凸顯日本政府的威權形象,建築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洗石子、磨石子等工法,加入西洋圓柱與馬賽克磚造,巧妙融合東、西方美學。
該紀念館外觀呈現流線形,兩街口轉彎處為出入口,一對西洋風格的圓柱貼著由當時北投窯廠所產的褐色面磚,該色彩被稱為「國防色」,據說可作為防空保護色。
身為當時最進步的建物之一,北警察署內部還設有汙水處理系統、電燈、電話等現代化設備,一樓設有拘留室及水牢,見證威權時代警察的威權。
一樓入口兩側各放著一張照片,右側是台灣文化協會第一回理事會後的合影。
左側則是臺灣民報發送實況,由蔣渭水成立的大安醫院前方有兩輛台車,上頭載著剛從基隆港口運送來的《臺灣民報》。
1860年開港通商後,大稻埕的商業發展吸引全台各地的文人雅士紛紛湧入,人文薈萃。1920年代,台灣知識份子受到辛亥革命、民族主義及社會主義思潮影響,決心以非武裝的方式對抗外來殖民者的統治。
林獻堂、蔣渭水號召成立臺灣文化協會(簡稱文協),本部設在今延平北路的大安醫院,以醫院為核心發行報紙、舉辦演講、表演話劇、設置讀報社等,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推手,開創了台灣現代啟蒙的文化覺醒。
以大稻埕這片新舊文化交會地為靈感,將舊有的台北北警察署為基地,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規劃常設展及各種特展,投映該館的歷史由來,利用多媒體互動裝置,呈現大稻埕近代的發展演變。
一樓左側咖啡廳前身為知名的保安捌肆,是由舊醫院改建的咖啡館,如今重新開業,店名以北警署的台語諧音為靈感,取名為「八斤所」,提供輕食及飲料,讓旅人在這裡增廣見聞的同時,也能品茗休憩。
展覽重現了成立於1927年、台灣歷史上第一個合法政黨「台灣民眾黨」,該政黨多次對抗總督府的政策,最有名的便是霧社事件爆發時,黨員接連發送電報向議會及內閣總理大臣表示不滿,令總督府大怒下令解散台灣民眾黨。
位於一樓左側的參觀重點,日治時代保存至今的拘留室與水牢,昏黃晦暗的燈光搭配牢房的介紹畫面,氛圍瞬間變得沉重壓抑。
審問室中,只擺放一張椅子和木製的互動裝置,從1933年直到戰後刑警總隊時期,這個空間均用來審問犯人及刑求。
手銬是刑警總隊時期的物品,書籍和收音機則是犯人唯一能獲得外界資訊的管道,呈現那個年代犯人被拘留時,身心自由飽受限制的處境。
接著來到拘留室,厚重的監牢彷彿一道道無形的枷鎖套在人們心上,儘管帶著自由深入內參觀,在見到不見天日的冰冷牢房後,內心彷彿也跟著不自由了起來。
透過光纖人形投影,重現早年囚犯與牢房的空間感,讓人不由得變得沉默,不難想像在此環境下,被囚禁的人們該有多麼無助。
扇形的牢房設計,中間有一個監視台,用來監看面前所有關押著的犯人,犯人的一舉一動無所遁形,沒有自由,沒有尊嚴。
來到水牢區,也是紀念館內最特別的設施。
從內部安裝的監視器顯示,這座水牢從最高處到最低處只有120公分,比國小兒童還要不足的高度,一般人根本無法正常站立,可以想見囚犯蹲坐在水牢中、全身濕冷不見天日的絕望。
由於缺乏檔案,關於當時警察是如何懲治犯人、在水牢如何刑求?並無留下任何紀載。
櫃子的抽屜用來存放囚犯所寫的書信,被囚禁於此的先人透過閱讀和寫作,將心情寫成一篇篇記事,以此度過鐵窗裡的光陰。
參觀完歷史展覽與沉重牢房,往二樓邁進,樓梯處的馬賽克磚牆增添了一股活潑感。
簡潔高雅的設計不失雍容,這裡也是《茶金》的取景地。
▲《茶金》劇照,圖片來源/茶金官方臉書
紀念館的二樓特展展區,每年都會推出新展,今年特展主題為「新時代大登臺|日治時期新劇運動浪潮」,於9月28日展出至2023年8月13日。
19世紀末日治時期,戲劇受到西方思潮與近代社會文明影響,一群關心社會的知識分子們開始展開「新劇」的新式戲劇嘗試,取代舊劇與舊文化, 並帶給民眾文明的新觀念。
然而,因為戲劇條件的不成熟與殖民政府的干預,最後新劇並沒有發展出成熟的戲劇形式,當時的人與事彷彿黑夜中奮力劃過的流星,一閃而過卻留下了細微亮光,乘載了象徵理想與浪漫的新劇運動文化浪潮。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規劃了豐富的歷史主題展區,包含「大稻埕市街地圖」、「文化運動的光與影」、「新舊文化交匯地」、「那些年那些事」等,豐富的文史資料與古蹟設施,讓人彷彿走入時光隧道,親眼見識先人們追求自由民主的努力。
定時導覽資訊
志工老師將帶領民眾感受滿滿的新文化精神。乘上新劇運動的浪潮的同時,也來了解臺灣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吧!
時間:10/15日起,每週六日14:00開始
主題:新文化館1樓常設展
時長:約40-50分鐘
報名:定導當日13:30於1樓服務臺前登記。
賞景影片
延伸閱讀:免費活動|來迪化街大稻埕遊客中心換裝體驗:一次體驗五大復古場景,7種人物主題舊夢旗袍供你美美拍網路報名連結!
圖片:攝影阿伯
以上皆為使用者個人經驗,每個人身體狀況皆不同,僅供參考
意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