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飲食去濕氣食物,
夏季飲食去濕氣食物,
引言
台灣夏季炎熱潮濕,人體出汗過多容易導致腸胃消化問題,中醫師建議民眾從日常三餐調整飲食,多攝取合夏季攝取的五大類食物,同時避免兩種食物,以防體內濕氣堆積。
銀髮一起玩\編輯:Phoebe Lu、文章授權:李俊儀醫師
發表日期 : 19 7 月, 2023
中醫師李俊儀在臉書「不老中醫 李胖醫師 李俊儀」發文表示,人體汗水蘊含水分、礦物質及維生素,炎熱夏天當人體大量流汗時,血液會集中在體表以便散熱,間接減少身體腸道供血,消化液分泌也會變少。
這兩種情況會造成腸胃消化功能下降,導致便秘、脹氣等一系列消化問題。
如果要改善夏季腸胃不佳、減少濕氣堆積,李俊儀醫師建議從改變飲食做起。
首重食物衛生
台灣夏天氣溫較高,是細菌和黴菌繁殖最快的時候,容易導致食物容易腐敗。將這些東西吃下肚,容易引起腸黏膜的發炎和受傷,因此上吐下瀉。
李俊儀醫師提醒,忘記冰到冰箱的食物,超過3小時就不要再食用,「這不是浪費,吃壞肚子再吃藥,才是浪費。」
宜吃五大類食物
酸性食物
酸性食物可以生津解渴,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還能健胃助脾,幫助腸胃蠕動,可以多吃像是檸檬、、葡萄、番茄、酸梅、山楂。
苦味食物
夏天暑氣重,人容易上火,吃點苦味食物有助於人體清熱瀉火,苦可以消炎解暑熱,還能夠促進腸胃蠕動和消化液分泌,預防消化道疾病。 可吃苦瓜、苦菜、香菜、甘藍菜、蓮子。
清淡食物
夏天天氣熱,會令人無胃口,吃些清淡食物可以健脾胃。平時吃點清粥,生菜沙拉 不僅能開胃,還能解身體暑濕,讓身體痠痛消失,神清氣爽。
延伸閱讀:梅雨季你是「梅雨體質」嗎?3種人容易讓濕氣留體內,中醫:3種袪濕茶喝起來!
補水食物
天氣熱汗就多,身體容易缺水,尤其是會在外頭工作的朋友,可選擇當季的補水食物,如:絲瓜、冬瓜、西瓜、蘆薈等,配合紅豆、綠豆,作成紅豆絲瓜水,綠豆蘆薈汁,一邊補水一邊祛溼,讓身體水分代謝循環變好,身體自然遠離病痛。
祛濕食物
夏天平常炎熱乾燥,但是一旦下雨後,環境濕氣就會影響人體,身體濕氣較重就會引發溼疹、關節痠痛、失眠,這時,可以吃祛濕食物,例如 :紅豆、綠豆、薏仁。無論是加冰糖煮成綠豆湯、紅豆湯,既可以生津止渴又開胃。
不宜吃的兩大類食物
熱性食物
夏天不宜吃羊肉、荔枝、桂圓、辣椒等溫熱食物,要遠離麻辣鍋、羊肉爐,吃多會容易上火,導致身體內外燥熱夾攻,不僅食欲會變差,有腸胃疾病的人還會誘發脹氣和胃酸逆流,甚至皮膚的痘痘、溼疹也會冒出來。
吃太多冰涼食物
冰棒、冰淇淋、冰涼飲料吃太多,會導致胃黏膜血管收縮過多,胃液分泌減少,消化不良、脹氣就會接踵而來,嚴重者,甚至會引起腸道痙孿,導致腹痛、腹瀉。
延伸閱讀:4個自救中醫解救「落枕」,醫師教2招挑好枕頭,脖子不再卡卡!
歡迎加入FB:不老中醫 李胖醫師 李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