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戒掉壞習慣?自我提問法成解鎖關鍵:20個問題檢查自己的成癮狀態!2023-09-11你是否有難以改變的壞習慣,而自己也為此備感困擾?戒掉壞習慣如同根除癮頭,結合認知行為療法,思考自己的壞習慣與負面行為,先從改變自我的覺察做起。
年紀大擔心自己活得沒有尊嚴,「透過內在小孩」正視自己莫名孤獨感害怕死亡,覺察傾聽自己的內心不同需求!2023-08-29從孩子到成年人、甚至老年人都該學習的成長課,親愛的大人,你認識住在自己心裡的那個孩子嗎?
「直到父母過世,我們才算真正長大成人。」面對人生的「第二次長大」,我們該如何自處?2023-08-09失親之痛是每個人在生命中終將面對的痛,送走摯愛的父母後,我們不再是有父母庇護的孩子,面對人生的「第二次長大」,我們該如何自處?迎接身邊關係的轉變?
完美主義是進步的敵人!害怕犯錯所以害怕改變?克服拖延症牢記:完成比完美好2023-08-08想要改變生活、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就必須重新形塑對自己的看法,如何跨出改變的那一小步?應對改變帶來的壓力?放下有毒的完美主義,跨出舒適圈下一步就不遠了。
喜怒哀樂情緒綁架你?心理學推薦「中醫以情勝情療法」五行生剋制衡讓身體通則不痛,別讓單一情緒太久會生病!2023-07-17忘了如何宣洩情緒?心理治療有時候是在恢復人的這種功能,心理學推薦「中醫以情勝情療法」五行生剋制衡讓身體通則不痛,別讓單一情緒太久會生病!
改善淺眠、腰酸背痛睡不好!專家帶你練「2招入門款簡單氣功」每天5分鐘,中西醫認證有效2023-07-06無論是退休銀髮族、久坐上班族,用腦過度或是因壓力而引發神經失調,長期累積的生活壓力,容易成為影響健康的未爆彈,睡眠品質不佳是現代人的共通病,專家傳授簡單的入門氣功,每天花幾分鐘,幫助安定心神,向睡眠障礙說掰掰!
拖延症的秘密!探索拖拖拉拉背後的積極效應,讓你重新認識自己!2023-06-07事情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做?拖延症是每個人都有的症頭,只是程度或多或少而已,人們總以為拖延只是一種習慣,不算什麼嚴重的事,但其實習慣性拖延症的背後,藏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入睡困難、淺眠者必學!睡前只花你一分鐘做上下半身伸展操,拉伸完竟有效助眠!2023-04-28睡不好、很難入睡、睡再多還是感覺累、早上無法神清氣爽地醒來、睡眠淺,半夜都要起床好幾次……許多人都有這一類的煩惱。每天睡前花一分鐘進行伸展操,有助於增加深度睡眠!
孩子找伴侶時,有移情影子?夫妻關係其實會傳承,暸解「創傷的代際傳承」,面對自己內在創傷的勇氣!2023-04-06妻關係中表現出來的內在小孩,往往能夠反映出早期父母親是如何對孩子的,然後還把這種關係延續下來。有好的父母當然就有一個好的關係的延續。
晚年靠子女不如靠自己!理財專家給「即將退休者」的投資建議,幫你把養老金越滾越大2022-12-30把錢花在刀口上,拒當下流老人!五十歲以上,準備退休或已退休人士,應妥善規劃退休後的資產,理財專欄作家建議所有「即將退休者」該具備的財務觀念。
「駝背、上腹突出、有小腹」三種體型的飲食新攻略,降低病症找回健康!2022-11-16新時代健康飲食新主張!「以食補代替藥補,用廚房代替藥房」,針對不同體型提供恰到好處的飲食菜單,養生專家分享各種體型的正確吃法。
圓滿有尊嚴善終:關於安寧療護4件事,暸解如何進行/申請條件/適用對象?2022-11-02大眾對於「安寧療護」有許多迷思,像是安寧照護只服務癌症病患、接受安寧代表已不久於人世等,事實上,安寧照護對病人及其家屬在身心靈方面的需求,比你我想像的還要重要!
所有疾病皆肇始於腸道,11種常見症狀請印下來自我多注意,腸道快樂免疫系統才會正常!2022-10-28腸道一般來說歸為消化系統或消化道,但其實它等同於人的第二個大腦。許多人都有腸道問題,卻未理解到,它會全面影響到健康與福祉。有些人久病纏身,但不知道源頭就出在腸道,它是健康出問題的第一道警訊。
把更年期當更新自我身心,正念減壓X紓壓食譜,中年夫妻互相陪伴相處不二法門!2022-10-17面對青春不再的恐懼,更年期婦女容易形成「失去自信」的焦慮及渴望「被愛」的需求,面對人生第二次的青春期,營養專家就心理學及營養學的角度,提供女人改善更年期焦慮的享瘦習慣養成術。
用十秒鐘改變身體,改善全身關節肌肉,4招強化膝蓋、腰部、髖關節!2022-09-26年紀漸長後,全身許多關節與肌肉難免退化僵硬,為了鍛鍊銀髮族較脆弱的膝蓋、髖關節及腰部周圍,可以運用「效能肌鍛鍊法」,日復一日養成習慣,比重量訓練更有效!
別逼完美體態與容貌,學接納自己的每日自我肯定句,培養正能量的微練習!2022-09-14無論到了年齡的哪個階段,人們或多或少都曾對自身的外貌及身材感到不滿意,有些人甚至會產生自我厭惡跟憎恨感,你也有「容貌焦慮」嗎?
皮膚出問題情緒是關鍵,芳療師推薦減壓精油舒緩過敏/泛紅/斑點,配方學起來!2022-09-07引發肌膚問題的因素百百種,例如天氣、汙染、飲食作息不正常等,其中無可否認的是情緒壓力與身心狀況,也與改善不了的皮膚症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