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管太多,
父母管太多,/p>
引言
親子間發生認知衝突,關係在這一來一往間留下疙瘩、傷痕,尊重、接納彼此的不同,是相當重要的努力。
銀髮駐站專家\黃雯憶
發表日期 : 24 12 月, 2020
我們從家庭、教育、社會認知事物,有著自己的觀點、信念,依著這指引建構自我的人生,當發生認知衝突時,往往會先認為問題在對方,不是自己,挑戰甚至改變自我的想法往往是最困難的事,更何況今日如果這衝突是發生在親子之間,更會先認定是孩子的問題,急於想要說理、管教讓他”迷途知返”。
絕大多數孩子不會乖乖順從、認錯,而是以漠然甚至激烈言詞反駁,親子的關係在這一來一往間留下疙瘩、傷痕,身為父母的我們心裡有著委屈、不悅,總希望有一天孩子能懂我們的苦心。
但換個角度,當我們在面對自己的父母,身居於孩子的角色時,這樣的心情又何嘗沒有呢?我們有時多希望父母能好好聽我們說。
✎追蹤銀髮最新資訊,請按右邊→《加入銀髮一起玩LINE好友》延伸閱讀:心理師:閱歷像本書,用新的眼光看自己讓遲暮價值再造!
承襲家庭、社會的價值觀,讓我們不知不覺將這樣的框架套在彼此身上,總認為跟著普世觀點走準沒錯,用我們認為的方式去付出關心與愛,忽略對方內心的聲音與需求。
在職涯諮詢輔導這十年間,最常遇到對自己未來生涯發展沒有想法,不知應如何規劃的個案,家庭的過多干涉、壓力,讓其對未來顯得手足無措,甚至想要逃避,也因長期受到過多的呵護、照顧,喪失自我選擇的能力,無法擔負起個人的責任感,這太沉重的愛影響著個人成熟度,對工作發展,婚姻、人際關係都是種傷害。
尊重、接納彼此的不同,是相當重要的努力。不從其表現行為去推斷,而是試著傾聽、理解個人所想,開放自我心理的空間,接納人我的差異,正因為是我們的孩子,更值得用心去嘗試、經營。
同樣對於我們的父母,也應試著去理解、溝通,或許家庭關係已有其固有模式,要改變談何容易,但如果對於這樣的狀態已深深困擾、傷害著我們,為了摯愛、珍惜的家人,請試著去解開這樣的情結,勇敢面對,讓這緊繫彼此的愛不是囚禁、窒息,而是溫暖你我內心的光與熱。
『因著情緣,今生能成為家人,且讓這凝聚的力量帶我們走過人生苦痛,撫癒傷痕,也讓我們感受生命的喜樂更為豐盈!』
延伸閱讀:熟年生活:60後要勇於做自己的主人,不要委屈了自己!
作者/黃雯憶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銘傳諮商與工商心理碩士、東吳物理學士
擁有產品行銷、品牌管理經歷,心理、職涯輔導領域工作者,有著理性思考與感性情懷,助人面對難處,成為自己問題的解決者。
Instagram 搜尋:黃雯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