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和禪寺 曹洞宗大本山台灣別院鐘樓,
東和禪寺 曹洞宗大本山台灣別院鐘樓,
捷運路線
散步時間
行走步數
3000 步以上
站名資訊
散步難度
廁所數量
銀髮一起玩\編輯部 Phoebe Lu
發表日期 : 27 6 月, 2022
一般民眾請於外圍處參觀;曹洞宗大本山台灣別院鐘樓可拍照!
2022/1/19 東和禪寺公告:因應新冠疫情加重,東和禪寺於1月21日開始暫停對外開放,有需進入寺院之民眾,請撥打連絡電話(02)2393-4598聯絡寺廟後,由寺側門丹陽街入口稍等,由寺廟人員帶入廟內,並請手機掃QR碼或填寫資料、量體溫、噴酒精、戴口罩,保持防疫安全距離。
交通路線
東和禪寺
官方網站:http://www.dongher.org.tw/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21之33號
曹洞宗大本山臺北別院鐘樓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85號
行經捷運站:捷運南港站、昆陽站、後山埤站、永春站、市政府站、西門站
轉乘270【中華科技大學-捷運西門站】公車,在「仁愛林森路口」站下車。
下公車站後,往前走林森南路。
接著過馬路到對面,再往前走即可看到曹洞宗大本山臺北別院鐘樓及東和禪寺。步行時間約1分鐘。
路面狀況
路面平坦不用爬梯,推車及輪椅可通行。
鐘樓內有樓梯為管理人員之用,一般民眾禁止進入。
廁所資訊
公廁位於位於東和禪寺外
座椅資訊
曹洞宗大本山臺北別院鐘樓圍牆外有座椅
敬老卡申請
☑各縣市敬老卡申請:https://egoldenyears.com/linedm/07.html
✎銀髮最新資訊,歡迎加入銀髮一起玩LINE好友:
延伸閱讀:敬老卡坐捷運|法鼓山農禪寺:空中花水中月,鏡花水月倒映出靜謐之美!
風景/人文
東和禪寺融合中國閩南式宗教建築與日本佛寺風格,中日兼融的景象見證了曹洞宗大本山在台灣的發展史。
入口山門有著曹洞宗在日本大本山的寺紋,左邊的「五七桐紋」與右邊的「龍膽紋」,風格細緻精美。
東和禪寺源自於是日本最大佛教宗派「曹洞宗」於日治時期在台北建造的「曹洞宗大本山別院」,1908年建於當時台北城東門町外,是當今台灣少數具有日本禪宗風格的佛寺,在當時只供日本人參拜。
別院還設置佛教學校,提供僧侶與信眾的子弟就讀,原名為「私立臺灣佛教中學林」,後來轉型為一般學校,是位於士林區、台北市第一所私立中學——泰北中學的前身。
後來因本地信徒需要,1914年由台籍禪師於正殿右方興建少見的閩式佛殿「觀音禪堂」,1945年國民政府接手後更名為東和禪寺。
東和禪寺的大殿及其他古老建築,在1950年代受到軍民違章建築佔住破壞,1993年被北市府徵收拆除,規劃成現在的青少年兒童育樂中心,如今碩果僅存的殿堂只剩原先的觀音禪堂及鐘樓。
東和禪寺建築面積不大,在台北市鬧中取靜,充滿幽靜古意,屋裡屋外都有歷史的痕跡。
寺內牆壁裝飾著日本佛像裝飾、曹洞宗教徽,兩邊廂房則具有台灣古厝特色,巧妙融合台日兩國文化。
於昭和時代1931年建造的日本地藏菩薩石像,日本地藏菩薩與中國地藏菩薩不同,日本地藏菩薩有著親切的童顏,被賦予大地般孕育生命的力量,有著無限大的慈悲心,人們會為地藏菩薩戴上毛帽、披著圍兜,並供奉孩童喜歡的點心。
日本寺院與神社中常見的狛犬,是守護神明的差使,外型看似獅子又像狗犬。
東和禪寺的香爐上刻有曹洞宗的名號與徽章。
順著東和禪寺一旁的小道可通往曹洞宗大本山台灣別院鐘樓。
曹洞宗大本山台灣別院鐘樓位於仁愛路一段和林森南路交叉口,高聳的鐘樓外觀宛如城門,路過的行人很難不注意到它的存在。
鐘樓是曹洞宗大本山別院的殘餘建築,在1997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由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管理。
鐘樓原名為「東和禪寺鐘樓」,後來為了符合建築歷史之緣由,於2012年更名為如今的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鐘樓。
鐘樓的基座由水泥仿石造,底部有三個孔道,中間最大的孔道上下貫通,站在孔道內可直接抬頭仰望頂端懸掛的一座大銅鐘。
曹洞宗大本山台灣別院鐘樓的屋頂為單簷歇山式。
屋頂兩端以木板雕成「六葉」及「懸魚」雕刻裝飾,並鋪設日式黑瓦,脊投鋪上鬼瓦,鬼瓦上還刻有東和禪寺的寺紋,建築十分考究。
是典型的近代和風建築,可見到日本桃山(西元1568~1603年)及江戶時期(西元1603~1867年)流行的風格。
通往鐘樓步道庭園兩側還有日式石燈籠坐落其中,靜謐且幽靜。
佇立於車水馬龍的街道旁,民眾可在一樓欣賞建築外觀,二樓以上則不開放。
銀友-林素美 照片分享
上傳社團日期:2022/3/10
3月春天,東和禪寺與鐘樓周圍有櫻花樹落花紛飛,今年有網友分享賞花照。
「當時幾經大雨,小葉欖仁樹葉已快落盡,還好有些櫻花撐著,慢慢玩拍,彷彿置身日本廟宇中。」

鐘樓外還有幾株櫻花樹正在綻放,頗有置身日本寺院的錯覺。
賞景影片
延伸閱讀:鄰近中和烘爐地賞櫻祕境!中和白馬寺:日式禪風融合大唐建築,仿日本手水舍山中淨心放鬆解壓!
照片來源:銀髮一起玩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