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臺北古蹟日 臺北老屋探險隊,
2023臺北古蹟日 臺北老屋探險隊,
引言
為了保存珍貴的文化資產,文化部將每年9月的第三個週末定為「全國古蹟日」,台北市文化局為響應這別具意義的日子,宣布於2022年起啟動「臺北古蹟日」系列活動,串連分布在大台北地區的歷史老屋,推出古蹟導覽及走讀活動,鼓勵民眾走入台北街頭巷弄,細品老台北的文化故事。
銀髮一起玩\編輯部 Phoebe Lu
發表日期 : 4 9 月, 2023
2023臺北古蹟日
「臺北老屋探險隊」
活動日期:9月10日至10月21日
官方網站:https://bit.ly/47ZTAZ5
台北有不少街頭巷弄佇立著富含歷史意義的文化資產,鼓勵民眾走進這些充滿懷舊氛圍的老屋,認識參觀老屋的保存與修復歷程,透過與以往不同的視角,多加留意這些魅力四射的歷史老屋,乘著時光機穿梭新、舊台北的獨特美感。
今年古蹟日主題為「臺北老屋探險隊」,自9月10日起將展開33場史蹟導覽和2場攝影工作坊;同時至10月12日舉辦老屋影像徵件活動,徵求各路攝影好手拍下老屋的最美時刻,總獎金高達10萬元!活動期間民眾可以報名加入「臺北老屋探險隊」,與引路達人一同穿梭在北市大街小巷,或是自己跟著路線出發,挖掘台北古城的歷史記憶,領略台北老屋魅力。
▲圖/2023臺北古蹟日官網
台北市532處有形文化資產 數量全台最多
根據台北市文化局統計,截至去年底,台北市193處古蹟、317處歷史建築、10處文化景觀、5處紀念建築、3處聚落建築群、2處考古遺址及2處史蹟,共有532處有形文化資產,數量位居全國第一。透過推動臺北老房子文化運動,結合政府及民間力量,為這些珍貴老房注入新生命,建立更多市民朋友的在地認同感和歸屬感,帶領人們體驗豐富多元的文化意涵,感受寓教於樂的歷史趣味。
▲圖/台北市政府
打造10條特色主題路線 展現台北市老屋魅力
臺北古蹟日規劃10條特色主題路線,共辦理33場次的文資導覽,包括正進行修復工程而無法進入的前南菜園日式宿舍、學海書院、北投製片廠等,並邀請修復團隊、傳統匠師擔任導覽講師,邀請民眾見識日式建築、清代宗祠、現代建物等跨時代文資的修復過程,活動名額有限,喜歡老屋魅力的民眾千萬別錯過!
▲圖/台北市政府
限定攝影沙龍捕捉古蹟風景 老屋新風徵件比賽
臺北古蹟日將於9月16日、17日舉辦由專業攝影師帶領的2場「老房子攝影沙龍」,上午為攝影講座,下午走訪寶藏巖、景美集應廟、劍潭古寺、郭家古宅等文資景點,實地運用課堂上傳授的拍攝技巧,用相機快門記錄老屋的珍貴身影。
同時即日起辦理「老房子影像徵件」比賽,今年主題為「匠人細工,老屋新風」,邀請民眾發揮創意,捕捉老屋的匠人精神與細膩的工藝風采。攝影比賽收件至10月12日,預計選出3名得獎作品、件優選、20件佳作及20件入選,首獎獎金高達3萬元,總獎金共10萬元,得獎作品將在11月26日至12月24日於臺北記憶倉庫展出。
▲圖/台北市政府
串聯台北市30多處文化館所 兌換免費小禮、茶點
臺北古蹟日串聯北投文物館、松山文創園區等台北市30多處文化館所,推出戲劇、展覽、市集等精彩活動,從9月開始到10月民眾可憑「臺北老屋探險隊」紙本手冊,於北市22間文資景點享消費折扣、免費小禮、茶點兌換等專屬優惠。
老房子攝影沙龍
▎沙龍一:內湖紀實攝影講堂
路線:松山療養所宿舍→劍潭古寺→郭氏古宅
講座時間:9/16 週六 10:00~16:30
▎沙龍二:文山風光攝影講堂
路線:寶藏巖山城排練場→景美集應廟
講座時間:9/17 週日 10:00~15:30
講座線上報名:https://bit.ly/3PvoXDH
老房子走讀導覽
即使不參加導覽,也可以按照以下路線自己親自去走走!
☑線上報名:https://bit.ly/3PvoXDH
📍路線一:萬華氏族的修復之路
📣學海書院→萬座曉劇場→萬華林宅
導覽日期:9/10 週日
導覽時段:09:30~12:00、11:00~13:30、13:30~16:00
人文薈萃的萬華,承載了臺北第一街的繁榮印象,自古以來擁有豐富的文化色彩,同時也留下了許多特色十足的老房子,街坊林立的商行舊址、宗祠祖厝,道盡艋舺望族的興衰變遷。隨著時代更迭,昔日的舊場域被賦予了新生命,這些古老建築歷經修復與整建,揉合歲月紋理與當代價值,展現出全新風貌。
▲萬華林宅/圖片來源:台北市文化局
📌延伸閱讀:免費活動|來迪化街大稻埕遊客中心換裝體驗:一次體驗五大復古場景,7種人物主題舊夢旗袍供你美美拍!
📌延伸閱讀:迪化街十連棟:大稻埕古樓十景,十大傳承店家蛻變翻轉百年老店!
📍路線二:城南水岸的眷村記憶
📣嘉禾新村→煥民新村
導覽日期:9/10 週日
導覽時段:09:00~11:00、10:30~12:30、14:00~16:00、15:30~17:30
從日式建築到戰後眷村,城南水岸保留豐富的眷村文化,橫跨不同世代的記憶相互交織,形成與眾不同的城市街景。
▲嘉禾新村/圖片來源:台北市文化局
📍路線三:文人寓所的修復進行式
📣戴炎輝寓所→前南菜園日式宿舍→東美院
導覽日期:9/16 週六
導覽時段:09:00~11:00、10:30~12:30、14:00~16:00、15:30~17:30
城南巷弄間不乏典雅的日式建築,舊時的文教宿舍、學術寓所,蘊含深厚的人文底蘊,透過修復與活化,成為歷史價值與創新巧思兼具的多元空間。
▲東美院/圖片來源:東美院官網
📍路線四:南港倉庫的前世今生
📣南港臺電倉庫→南港瓶蓋工廠
導覽日期:9/23 週六
導覽時段:09:00~11:00、10:30~12:30、14:00~16:00、15:30~17:30
南港從早年的工業重鎮蛻變為新興科技城,隱藏在城市一隅的百年建築也在整頓後展現嶄新活力。
▲南港瓶蓋工廠/圖片來源: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
敬老卡申請
☑各縣市敬老卡申請:https://egoldenyears.com/linedm/07.html
延伸閱讀:淡水不只有老街可以逛!十座經典古蹟一磚一瓦都是美,多國歷史建築感受老滬尾魅力!
📍路線五:米香滿盈的稻埕漫遊
📣大稻埕葉晋發商號→大稻埕十連棟→稻舍
導覽日期:9/24 週日
導覽時段:09:00~11:00、10:00~12:00、15:00~17:00
稻米在大稻埕的歷史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大稻埕」一詞即源自於稻米收成時的曬穀場,這裡不僅是早年台北重要的交通樞紐,更是商業熱絡的米市批發地。
▲葉晋發商號/圖片來源:葉晋發商號
📍路線六:都市綠廊的老屋森友會
📣清真寺→和合青田→大院子
導覽日期:9/24 週日
導覽時段:09:30~11:00、11:00~13:30、13:30~16:00
大安不僅擁有大型森林公園,蜿蜒巷弄中還能瞧見集綠意與古樸於一身的歷史建築。
▲臺北清真寺/圖片來源:臺北旅遊網
📍路線七:西門市町的百年風華
📣助順將軍廟→西門紅樓→西本願寺輪番所
導覽日期:10/14 週六
導覽時段:10:00~12:30、11:30~14:00、14:00~16:30
連結艋舺商圈的西門,傳承了清領、日治時期乃至現代生活的百年文化,是歷史與時尚共存的繁華街區。
▲西門紅樓/圖片來源:臺北旅遊網
📍路線八:府城北門的工商變遷
📣臺北工場→撫臺街洋樓→臺北記憶倉庫
導覽日期:10/14 週六
導覽時段:09:30~12:00、11:00~13:30、13:30~16:00
臺北府城的北門一帶是古蹟與歷史建築的聚集地,見證了臺北城的時代變遷。
▲撫臺街洋樓/圖片來源:臺北市文化局
📍路線九:溫泉之鄉的文藝復興
📣北投中國電影製片廠→中心新村→北投梅庭
導覽日期:10/15 週日
導覽時段:09:00~12:00、13:00~16:00、14:30~17:30
聞名全台的北投溫泉於日治時代開始發展,現如今湯屋與旅館林立,許多歷史場域與溫泉文化密不可分,近年更逐漸轉型為藝文復興的場域。
📌延伸閱讀:北投中心新村|全台灣唯一溫泉軍醫眷村,走進光陰故事裡舊時代讓傷兵安心療養生活聚落
📍路線十:藝樓花間的風月百態
📣青雲閣→文萌樓→北警署(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導覽日期:10/21 週六
導覽時段:09:00~12:00、13:00~16:00、14:30~17:30
臺北的公娼制度始於日治時期,止於西元1997年。公娼制度廢止後,當地仍保留舊時的風月場所,見證性產業的歲月痕跡。
📌延伸閱讀: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免費參觀《茶金》拍攝地,回到北警署古蹟重現水牢、鞭刑室、牢房扇形監看台,AR體驗重現日治光景!
資訊下載專區
2023臺北古蹟⽇-臺北老屋散步散策⼿冊 領取地點
2023年9⽉10⽇於各點位發放,數量有限發完為⽌
2023臺北古蹟日-臺北老屋探險隊–老房子走讀導覽
路線說明/導覽行程/體驗參觀內容
2023 臺北古蹟日-老房子影像徵件活動資訊
徵集⽼屋,你也是⽂資保存的㇐份子!
去年導覽回顧
大稻埕的生活百態|賞景特色
照片授權:銀友-蔡彩月
大稻埕的生活百態│地圖
►狹義大稻埕範圍:
環河北路以東,重慶北路以西,民權西路以南,南京西路以北的「大稻埕歷史風貌保留區」
►廣義大稻埕範圍:
東:捷運中山、雙連、民權西路 站
西:淡水河
南:捷運北門站
北:捷運大橋頭站
大稻埕的生活百態│古蹟介紹
1.陳德星堂(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27號)屬於直轄市定古蹟為三級古蹟。
▲「陳德星堂」在台北寧夏夜市附近昔含今蓬來國小在內,現址原本是座日軍的彈藥庫
「陳德星堂」寧夏路為台北地區陳氏大宗祠,清光緒年間原在台北府城內。日治初年日本政府徵用祠堂原址作為建造總督府用地,並以大稻埕的陸軍用地交換。
▲陳德星堂為臺灣著名匠師陳應彬設計建造
▲屋頂為雙層,俗稱太子樓
相傳舜帝是陳姓的祖宗,因此正殿祭祀舜帝以及歷代陳氏祖先,所以又名「舜帝殿」。匾額「舜帝殿」三字,為以前黨國大老陳立夫所書。
石獅蹲坐在宗祠正門外兩側,左邊是公獅,腳下踩著彩球,右邊是母獅,腳下踩小獅子
正殿內上方的匾額漢唐柱石為日本派台灣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所贈。
保存的錫製花瓶,燭台,大象座騎雕塑品,造型精湛也屬全台罕見。
兩側廂房在古時為私塾之用,現在是私立德星幼稚園。
後方花園為幼稚園的遊樂場。
2.文萌樓(台北市大同區歸绥街 139號),台北市市定古蹟,約興建於臺灣日治時期大正13、14年(1924、1925年)初為「永土地建物株式會社」。
為公娼制度廢除前的性交易場所,亦曾作反廢娼社會運動基地,見證了臺灣早期的性產業發展。
2006 年經臺北市政府指定為直辖市定古蹟,也是全臺唯一指定文資保存見證性產業歷史的場域。
▲牆上要有執業者照片,方便臨檢
▲每次執業後投入牌子,下班後依牌子數量領錢,故稱奶粉箱(按3:7拆帳)
▲營業執照不可轉讓,ㄧ節15分
▲狹窄的執業房
▲當時燒水爐灶及冷水池,辦事前用臉盆裝溫水拿到執業房為客人清洗,並檢查性器官有否異常
2樓展覽廳,相關的文物展示及影片欣賞。
屋主林ㄧ桂(民國12年出生)房間
3.稻舍(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329號)原為「益興碾米工廠」,後轉為商業及住宅使用。
▲稻舍,超過110年的建築,屋頂上加蓋平直的女兒牆,砌為封閉或鏤空的圖案
其外面為红磚式洋樓建築,內部則保有初建原貌,見證了碾米文化歷史精髓,具保存價值,2020年由台北市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
女兒牆上保留當年的商號,紅磚樓每棟騎樓拱門,中間是大拱門兩旁是小拱門,和2樓拱型窗剛好做搭配
店屋目前已轉作餐廳,內部不僅設有當年的米斗、碾米機等器具,同時也是米行歷史的展覽空間。
展示了很多農作用具,這是古早碾米機石礱。
店屋深度十分狹長,前面做為店鋪之用,後頭就是工廠或倉庫
與後方大樓隔一條街的距離。在改建新大樓時,和建商共構保留舊物的第一進(騎樓立面),新大樓退位在舊建築後方。達成都市更新與古蹟並存
延伸閱讀:台灣為數不多隱藏版神社!精選道地日式神社遺跡,偽出國一秒穿越入境日本
圖片:攝影阿伯、大歐、銀髮一起玩銀友
以上皆為使用者個人經驗,每個人身體狀況皆不同,僅供參考
意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