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排濕,
中醫排濕,/p>
引言
「濕氣」是造成很多病症的原因之一,夏天沒食慾、腿腫可能是濕氣上身!中醫師教你正確排濕!
銀髮駐站醫生\何昱樺中醫師
發表日期 : 20 8 月, 2020
夏天潮濕悶熱,當心「濕氣」上身!你是否常聽中醫師提到「濕氣」一詞,到底濕氣是怎麼影響身體的?為什麼中醫這麼注重身體「排濕」呢?
✎銀髮最新資訊,歡迎加入銀髮一起玩LINE好友:
延伸閱讀:老人濕疹:中醫師詳解護理與外用藥!
「濕氣」是造成很多病症的原因之一,若體內濕氣過重、水分無法有效排出,會影響睡眠品質、消化系統、關節等部位。
尤其夏季雨天潮濕悶熱、游泳玩水或流汗吹到風,都容易讓濕氣經由毛細孔進入身體裡!
體內有「濕氣」,可以從以下這些症狀來做檢測:
1.到了正餐時間,卻沒胃口沒食慾
2.大便不成形,外型軟爛、黏膩,黏附馬桶難沖乾淨
3.胸悶、頭疼,呼吸不順暢
4.總是睡不飽,感覺身體很沉重
5.沒來由的體重增加,身體浮腫、腿部水腫
6.關節痠痛或全身痠痛
檢測完之後,你的身體是否需要排濕呢?除了讓中醫師為您的體質調配出合宜的藥方,生活中也可以透過飲食習慣調整、穴位按摩,來進行身體排濕。
《忌口排濕》
忌吃極端食物:辛、辣、油、炸、烤、冰品、甜品、生食。
《食療排濕》
可食用紅豆薏仁湯:
◆ 紅豆性溫、薏仁可利水消腫、健脾去濕。
◆ 盡量少糖、也別吃太冰。
◆ 薏仁性味較涼,易拉肚子、手腳冰冷的人與孕婦不宜多吃。
《穴位排濕》
◆ 平時可多按摩:小腿上的足三里穴與豐隆穴,或手肘上的曲池穴。
◆ 疲累、頭昏腦脹時:可按手掌的合谷穴、頭頂的百會穴。
◆ 煩躁、難入睡時:可按腳背的太衝穴跟手腕的神門穴。
延伸閱讀:腸躁症竟是「自律神經失調」?醫師教你七穴位,強健脾胃!
歡迎加入 扶原中醫診所 粉絲團:扶原中醫診所
何昱樺中醫師,現為圓扶原中醫診所專任醫師,主治專長包括皮膚疾患、月經諸及調理、生長發育、運動傷害照護、更年期症候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