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暈針,
暈針,
引言
打疫苗後暈針怎麼辦?和過敏反應、副作用有何不同?還能接種第二劑嗎?民眾對暈針常見的疑問一次整理。
銀髮一起玩\編輯部 Phoebe Lu
發表日期 : 26 8 月, 2021
究竟打疫苗後暈針該怎麼辦?和疫苗副作用、過敏反應有哪些不同?如何判斷?銀髮一起玩一次整理暈針常見Q&A!
什麼是暈針?為什麼會暈針?
暈針(needle phobia)又稱為「針頭恐懼症」,屬於一種迷走神經反應,廣泛發生在人體接受打針、抽血、輸血、捐血、中醫針灸等狀況時,由於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導致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後因迷走神經過度反應,心跳又瞬間變慢、血壓降低,導致身體一時之間無法承受,進而暈厥。
引發暈針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與患者本身對打針的恐懼感有關,怕痛、怕看到針頭等等,一時之間心理壓力反應在身體上,嚴重可能會暈倒,因此預防接種注意事項都有提醒,注射任何針劑時都必須坐著施打,以免跌倒受傷。
✎銀髮最新資訊,歡迎加入銀髮一起玩LINE好友:
延伸閱讀:高端疫苗8大Q&A總整理,與AZ、莫德納保護力差別、副作用一次看!
主要有哪些症狀?打針後多久會發生?
暈針時會突然感到頭暈目眩、噁心想吐、臉色蒼白、冒汗、手腳發冷、全身無力等,並伴隨焦慮、心慌、過度換氣,嚴重時血壓會下降導致意識不清暈倒。
暈針通常發生在打針的那一剎那,有些人可能會因為對打針的恐懼,事後過了幾分鐘才開始覺得不舒服,也有人即便針筒不是打在自己身上、單純看到別人打針,也同樣會感到頭暈目眩。
哪些族群容易暈針?暈針該怎麼辦?
容易緊張焦慮、怕打針的人,或是過去曾有暈針經驗、當下處於飢餓、疲勞虛弱狀態時比較可能發生。發生的情境除了疫苗接種,在校園中也容易發生,因學生容易被同儕團體影響,會發生環境情緒感染現象,產生集體焦慮。
當民眾出現暈針情況時,應立即通知現場的醫護人員,盡快平躺休息、多喝溫水,如果有陪同者也請對方安撫與照顧,通常休息20到30分鐘後會好轉。
清醒者可搭配中醫兩個穴道按摩緩解,按壓頭頂正中央的百會穴醒腦。
內手腕的橫紋後,往上臂約三指寬的中央處的「內關穴」,可以緩解壓力、舒緩暈眩;腳的大拇指和第二指指縫間,往上1寸(約一個拇指橫寬)處,「太衝穴」也可消除壓力。
如果症狀沒有改善,再請醫護人員近一步診斷並詢問相關病史。
延伸閱讀:失眠、心慌、擔憂?別小看中醫教健腦益智又舒壓穴道!
如何預防暈針?
1.打針前不要太餓或太飽
2.前一晚不要喝酒、熬夜,避免過度疲勞
3.轉移注意力深呼吸、勿過度緊張
4.有暈針史應主動告知,醫護人員會採取適當的醫療行為
暈針能接種第二劑嗎?
接種第一劑時暈針者,仍可接種第二劑,記得事前主動告知,怕被環境情緒影響的人,也可以選擇小型診所施打疫苗。
暈針與疫苗過敏反應、副作用差在哪?
暈針多數會在打針後立即發生,經過休息後會很快恢復,不會有任何後遺症。
對疫苗產生過敏反應則要等5到30分鐘,九成以上患者會出現蕁麻疹、皮膚癢、臉或眼皮腫起來等症狀,跟暈針比較像的是同樣可能出現頭暈、噁心想吐、呼吸急促、低血壓、心跳過快、全身無力等現象,也可能會失去意識,但醒來後仍會感到不適。
疫苗副作用出現在接種後1至3天,會出現發燒、頭痛、全身發冷、無力、肌肉痠痛、注射部位疼痛,少數會有嘔吐或腹瀉,症狀通常不會超過48小時。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