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蜂 被蜜蜂叮到怎麼辦,
虎頭蜂 被蜜蜂叮到怎麼辦,
引言
夏末秋初是虎頭蜂開始換巢的時候,蜂群會變得特別敏感而危險,民眾登山須特別留意安全,萬一不小心被蜂螫,資深山友整理懶人包救命!
銀髮一起玩\編輯:Phoebe Lu
發表日期 : 20 9 月, 2023
登山遇虎頭蜂怎麼辦?
近日又發生虎頭蜂螫人事件!20人登山團相約爬山踏青,其中11名銀髮族卻在山間遭遇蜂群螫咬,據悉,事發時一名團員先遭到螫咬,隨後用手揮舞驅趕,沒想到上百隻虎頭蜂隨後朝眾人飛來,嚇得眾人四處逃竄。
未受傷及輕傷民眾共16人先行下山,同為60多歲的4名重傷男性留在原地等候救援,搜救人員趕到時,其中2人被以擔架搬運下山,途中已無呼吸心跳,最後送醫不治;連同4名消防人員也在運送途中遭遇蜂螫,所幸身體無礙。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新北市動保處根據消防人員被咬的傷口及現場照片,初步斷定是黃腳虎頭蜂造成的傷亡。黃腳虎頭蜂習性兇猛,頭部呈現紅褐色、觸角是黑褐色,胸腹腳呈現黑色、紅褐色及黃色,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9月至隔年1月為主要活動期。
▲黃腳虎頭蜂。(圖/維基百科)
令人聞之色變的虎頭蜂
虎頭蜂是社會性昆蟲,有共同防禦的特性,只要鎖定目標,就會大量聚集朝對方進攻。
台灣夏秋交接之際,是虎頭蜂開始出沒的時節,到了秋天蜂群將達到最盛大的狀態,為確保能在入冬前孵化新的蜂后,這時虎頭蜂會加強保護蜂窩,變得更加兇猛,一旦有人進入牠們的防衛領域,大群的防衛蜂就會傾巢而出,因此秋天也最容易發生虎頭蜂螫傷事件。
▲黑腹虎頭蜂/翻攝自維基百科
台灣最嚴重也最知名的一次虎頭蜂攻擊事件,就是發生在民國74年10月26日的「陳益興老師虎頭蜂」事件,由於數量實在太多,帶隊的陳益興老師為了掩護學生逃離,乾脆脫下上衣坐在地上任由群蜂狂螫,導致他全身超過800處傷口,最後不幸犧牲,此事件造成社會相當大的震撼,還曾拍成電影。
▲翻攝自中國時報
綜觀上述真實事件,具備足夠的野外防蜂知識非常重要,近年疫情解封後有更多民眾到郊外踏青,務必要提高警覺!
✎銀髮最新資訊,歡迎加入銀髮一起玩LINE好友:
延伸閱讀:婦登山遭「天然鐵絲網」纏身釀意外!出發前牢記裝備清單口訣法,6步驟手機定位讓搜救更快到
如何預防蜂螫?
- 從事戶外活動,可使用含有DEET(敵避、乙待妥、敵避胺)等成分的防蚊蟲產品。
- 新北市動保處提醒,登山時不要噴香水、用有香味的化粧品。
- 每年9到11月登山時,如果遇到下雨需要特別注意,因為下雨天時虎頭蜂大多會留在巢內不出去,空間擁擠導致牠們容易被激怒。
- 野外郊遊時,避免進入荒無人煙的山徑、草叢及山洞,此外虎頭蜂也常出沒在垃圾堆、花圃或地形險惡的地方。
- 不要亂丟廚餘,因為食物腐敗會引來虎頭蜂。
- 當虎頭蜂看到黑色、深色、表面粗糙或隨風飄動的頭髮時,會認為這可能是「敵人」,所以常圍繞著人類的頭部附近盤旋,因此登山時最好穿戴表面光滑、淺色的衣帽。
※更新:新北市動保處提醒,登山勿塗抹香水,對此,福爾摩沙生態有限公司執行人張永仁發文表示,噴不噴香水跟虎頭蜂攻擊沒有直接關係,最重要的是「不要穿黑衣、不要戴黑帽,因為虎頭蜂最痛恨黑色」!
張永仁提起自己的親身經驗,他過去曾近距離拍攝蜂群,當時有隔著綠色青蛙裝與綠色紗網防護罩,「蜂群叮不到我,所以牠們就用噴毒液的方式攻擊!」暴怒的蜂群最後都集中攻擊『黑色的相機、鏡頭、腳架、照明燈具』。
張永仁也提出「秋天避免惹怒虎頭蜂成群出巢攻擊人」的3個首要禁忌:
- 不要在崖邊步道向邊坡山下丟擲石塊
- 不要在林下步道拉扯粗大的樹藤
- 不要走進路跡不明的芒草草叢荒地
因為以上行為,皆有可能驚動到樹冠叢中的樹棲性蜂巢蜂巢,或踩踏震動到地棲性種類的大蜂巢。
被蜂群攻擊時怎麼辦?
- 如果有兩三隻巡邏蜂已經出現在身邊打轉,代表牠已經懷疑你是敵人,這時請保持安靜鎮定、不可用手揮趕!先靜止不動再緩慢倒退,等蜂飛離後,再迅速離開現場。
- 請立刻離開現場,同時注意勿跌倒墜落山崖。
- 逃跑時用衣物保護頭、頸等裸露部位,或用手臂遮住頭部,降低頸部以上被螫叮的機會。身上的衣物及背包都有保護作用,除非嚴重影響行動,否則不要輕易脫掉。
- 千萬不要一邊逃跑、一邊手持物品或衣物揮擊拍打,避免造成陰影和氣流,讓虎頭蜂更能辨識出目標並攻擊。
螫叮後的急救處置
台灣常見的虎頭蜂,其中攻擊性最強的是黑腹虎頭蜂及中華大虎頭蜂,尤其黑腹虎頭蜂只要距離蜂窩5公尺遠,就會發動攻擊!
跟蜜蜂只能盯一次不一樣,黑腹虎頭蜂和中華大虎頭蜂的螫針倒鉤不明顯,拔出人體後還可以重複螫,更添危險性,一般被蜂螫後會出現非過敏性、過敏性及毒性反應。
一、非過敏性反應:
最常見的情況,蜂叮處紅腫刺痛,多半會在幾小時內改善,處理方法如下:
- 用清水或生理食鹽水清潔傷口
- 若刺針留在皮膚上,請用指甲、刀片或信用卡輕輕將刺及毒液囊刮除,請不要用手去壓擠,以免注入更多毒液。
- 冰敷可以緩解疼痛及腫脹症狀。
- 若出現暈眩、心悸、呼吸困難、意識不清等休克症狀,應給氧氣及注射腎上腺素,立即送醫急救。
- 無論有沒有嚴重過敏反應,被蜂螫後都應該盡速送醫觀察治療,傷口可能會出現水泡、潰爛等情況,務必小心預防感染。
民間流傳用氨水或尿液塗抹傷口,也有人抹萬金油或抗組織胺的藥物。這個作法完全沒用,儘速就醫才是保命之道!
二、過敏性反應:
嚴重者可能產生全身性過敏反應,導致蕁麻疹、呼吸道水腫、呼吸困難甚至休克,有性命危險。
三、毒性反應:
通常發生在被大量叮咬後的情況,造成全身倦怠、噁心、嘔吐、頭痛等症狀,甚至出現橫紋肌溶解症、腎衰竭等嚴重反應。
如果出現疑似全身過敏反應或毒性反應,請立即就醫!
虎頭蜂防螫傷懶人包
虎頭蜂防螫傷:事前自保小知識,山友3招避秋天荒野殺手!
最大最大的禁忌就是「揮、拍、打」
→https://egoldenyears.com/13586-2/
DIY天然防蚊液
碰到登山步道雜草叢生,數不清的小黑蚊、白線斑蚊到處亂竄,留意蚊蟲出沒時機、DIY天然環保防蚊液→https://egoldenyears.com/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