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引言
台灣每年10月開始至隔年3、4月是流感盛行的季節,除了留意新冠疫情,慎防因免疫力下降而傳染到流感,還要小心號稱嬰幼兒頭號公敵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銀髮一起玩\編輯:Phoebe Lu
發表日期 : 7 10 月, 2022
雖然本土新冠疫情逐漸趨緩中,隨之而來秋冬盛行的流感卻在蠢蠢欲動,加上「0+7」國境開放後,流感病例數勢必會快速上升,隨著防疫政策的鬆綁與群聚活動增多,國人在面臨新冠疫情的同時,也可能重複感染到流感。
然而,民眾不只要防止新冠肺炎及流感,號稱新生兒病毒感染的頭號殺手「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簡稱RSV)」,也正悄悄潛伏其中,特別是家中有2歲以下的嬰幼兒,是感染RSV的高風險族群!
何謂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呼吸道融合病毒好發於秋季至春、夏季,主要透過飛沫傳染和接觸感染,潛伏期為2至8天,會破壞人類的呼吸道細胞,造成發炎反應,導致支氣管水腫。
哪些人是高風險族群?
呼吸道融合病毒會導致呼吸道及肺部的感染,大多數病例是兩歲以下的嬰幼兒,較大的孩子和成人較少被感染,即便染病症狀也很輕微,就像普通感冒。
應該注意的高風險族群有:
▶兩歲以下嬰幼兒、未滿六個月的新生兒
▶早產兒或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肺部疾病的幼兒
▶免疫系統較弱的孩童
▶經常待在群聚的環境或人多的場所(例如月子中心、托嬰機構、幼稚園、學校等)的嬰幼兒。要特別注意的是,很多嬰幼兒即便沒有出門,也有很大機率會透過其他家人傳染。
▶老年人
▶患有氣喘、心臟疾病或肺病的成年人
▶免疫力低下或患有免疫力相關疾病的人,包含白血病、愛滋病或HIV帶原患者
RSV和流感、新冠肺炎差在哪?
過去聽到流感,很多人會誤以為這只是比較嚴重一點的重感冒,然而流感病毒和新冠一樣,若稍有不慎很可能會有肺炎、腦炎、心肌炎等重症和死亡的可能。
流感和新冠肺炎的症狀雖然很相似,但初期症狀仍略有不同:
●流感:包含發燒、頭痛、咳嗽、流鼻水、喉嚨痛、肌肉痠痛、頭暈無力等,會出現全身性症狀。
●新冠肺炎:主要發生在上呼吸道,會出現聲音沙啞、喉嚨劇痛、流鼻水、打噴嚏、發燒等症狀。
而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和流感、新冠肺炎又有什麼不一樣?
RSV雖然和兩者一樣會有發燒、咳嗽等症狀,但RSV最明顯也最關鍵的判斷指標,就是呼吸時會出現「咻咻」的喘鳴聲,乍聽有點像氣喘發作的聲音。
嚴重一點的患者還會伴隨發紺(嘴唇及四肢呈現藍紫色)、呼吸困難、為激烈咳嗽被噎到或嘔吐、胸骨或肋骨凹陷等症狀。
✎追蹤銀髮最新資訊,請按右邊→《加入銀髮一起玩LINE好友》延伸閱讀:2022公費流感疫苗10/1開打!50歲以上公費出,可與新冠疫苗同時接種(施打對象/接種時程/預約方式/合約院所/攜帶證件)
感染RSV該如何治療?
RSV並非只有幼童才會得病,大人也可能被傳染,但症狀不會太嚴重。
若是感染到RSV病毒,目前並沒有藥物可以只治療,只能使用氧氣罩或正壓呼吸減緩症狀;患有先天性疾病或慢性肺病的幼童,因為症狀較嚴重,可能就必須住進加護病房插管治療。
感染過RSV病毒的嬰幼兒,未來罹患氣喘的機率可能是未感染過的10倍,因此不可不慎!
RSV病毒該如何預防?
RSV大多都是成年人或較大的孩子傳染給嬰幼兒,與流感及新冠病毒一樣是飛沫和接觸傳染,建議民眾平時更注重個人衛生,勤洗手用酒精消毒、戴口罩、少去人多的地方,尤其接觸嬰幼兒之前,務必先洗手消毒。
感染過的人不代表不會再被感染,可能會因為病毒變異或抗體下降而二次感染,呼籲大眾做好自我防護,保護自己也保護全家人。
延伸閱讀:打疫苗後暈針?常見Q&A|暈針能接種第二劑嗎/過敏、副作用差在哪?牢記中醫三穴位免驚解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