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便顏色形狀看健康,
從大便顏色形狀看健康,
從大便顏色形狀看健康,
引言
上完廁所不要急著沖掉,花幾秒鐘觀察一下自己的便便,從大便的顏色與形狀,多少能看出你的腸胃道是否健康,要是發現三種情形最好快就醫!
銀髮一起玩\編輯部 Phoebe Lu、文章授權\翁梓華醫師
發表日期 : 16 9 月, 2022
急診醫師翁梓華在臉書發文表示,日前醫院交班時碰到一位罹患吸入性肺炎的阿伯,當時由於病房滿床,阿伯就在急診室躺了三天,過程中開始出現腹瀉的症狀,儘管開了止瀉藥也無法緩解。
翁梓華醫師聽聞就囑咐家屬「拍大便」給他看,家屬聽了還一臉不解,詢問醫師「大便有什麼好看的?」沒想到拍完還真的馬上看出端倪。
「結果一看大便上有些透明的黏液,調了一下抗生素,隔天阿伯的拉肚子就改善很多,原來阿伯是得到困難梭狀孢子桿菌的腸胃道感染。」
事實上,看似不起眼的大便其實藏著很深的學問,不同顏色的便便,可能意味著身體出現不一樣的狀況。
翁梓華醫師指出,糞便除了是人體的排泄物之一,「同時也是最容易反應出腸胃道狀況的一個醫師觀察因子,主要急診醫師會從三個面相來看:氣味、顏色、形狀。」
✎追蹤銀髮最新資訊,請按右邊→《加入銀髮一起玩LINE好友》延伸閱讀:什麼時候該叫救護車?高達30%醫療資源遭浪費,急診醫師:打119之前「先判斷是否為9大危症」
一、氣味
氣味主要分成兩種:正常、惡臭,而惡臭也有分,一種是腸胃道出血的惡臭、一種是脂肪便的惡臭,前者代表病人可能腸胃道正在出血,後者可能代表病人的膽道胰臟系統可能出了問題。
二、顏色
便便的顏色主要分成:正常(黃色到深褐色)、黑色、紅色、白色,黑色代表的偏向上消化道出血、紅色代表的是下消化道出血、白色則代表膽道系統出問題。
三、形狀
便便的形狀主要分成:正常(條狀)、細條狀、顆粒狀、黏液狀、黏糊糊狀,細條狀通常代表下消化道有狹窄的問題、顆粒狀代表的是病患長期便秘、黏液狀則可能代表腸胃道有感染問題、黏糊糊狀可能代表腸胃道出血。
綜合以上的三種便便判定方式,搭配上身體檢查、抽血報告,很快的急診醫師就可以對於病人的腸胃道問題有初步的診斷,並能給予治療。
資料來源\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
這邊幫大家整理出常見的幾種便便,如果家人有出現類似狀況,要請他儘快就醫讓醫師找原因!
氣味:正常
顏色:偏黑或是帶些紅色血絲
形狀:偏細
臨床原因:要排除大腸癌的可能性,大腸癌會讓下消化道變窄,而糞便經過大腸癌化地方容易造成出血。
氣味:惡臭
顏色:黑色(接近瀝青顏色)
形狀:黏糊糊狀
臨床原因:上消化道出血,血液在腸胃道中被酵素分解會產生特殊的氣味!(聞過一次你就會記起來了!)
而分解的血顏色是深黑色的,加上血塊綜合起來就變成黑乎乎的便便。
氣味:惡臭
顏色:偏白
形狀:正常或是水便
臨床原因:要擔心肝臟、膽囊、胰臟相關的問題像是膽囊發炎、膽結石、膽管癌、胰臟癌等等。
糞便的顏色主要來自於膽汁,如果膽汁沒辦法正常排到腸胃道中,便便就沒辦法被染色,這時候食物中脂肪消化不良,會讓大便帶有一股特殊的惡臭。
延伸閱讀:流鼻血該怎麼止血?急診醫打破大眾迷思別冰敷!真正快速止血:「熱敷+嘴含冰塊」
資料來源: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