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鄰條款 寧靜宅隔音吸震地墊 分戶樓板衝擊音新規,
惡鄰居噪音
引言
你也曾遭樓上住戶投訴腳步聲太大嗎?總是聽到樓上碰碰聲音嗎?又或是遇到鄰居製造噪音該如何處理?證據要怎麼蒐證才成立?
銀髮一起玩\編輯:Phoebe Lu
發表日期 : 9 2 月, 2023
你也曾遭樓上住戶投訴腳步聲太大嗎?總是聽到樓上碰碰聲音嗎?又或是遇到鄰居製造噪音該如何處理?證據要怎麼蒐證才成立?
專業律師提供建議:首先可以報警,如果警察到場確定有噪音狀況,就能依照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2條第3款,開罰6000元;其次,如果住家有社區管委會,可以請管委會處理。
新聞案例:
近期新聞中提到,知名女星隋棠2022年入住大直豪宅後,經常放任3個孩子在清晨及深夜嬉鬧,噪音困擾鄰居A先生一家長達半年之久,A先生夫妻倆不堪其擾,甚至跑去身心科求診,需要靠安眠藥才能入睡;隋棠指出,樓下鄰居太太經常上樓盯場,強調自己每天要吃藥入睡,又不斷提出各種要求,要他們在施工時做到,「為了大家的和平和全家人人身安全,我們仍然告訴設計工程團隊,樓下鄰居太太要求什麼我們就盡力做,但盡力達到這些要求都是小事,最難的是,這些要求沒有終點。」,雙方各執一詞。
▲圖/隋棠臉書
母女控樓上鄰居做蔥肉餅太吵,官司輸了但鄰居也搬走了
桃園一對家住12樓的陳姓母女也控訴正上方13樓鄰居無端將地板剷薄、14樓鄰居夜裡常拍打麵團做蔥肉餅,長期製造噪音,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雖然興訟官司敗訴,但樓上住戶在官司打完前全都搬走。(新聞網址:http://bit.ly/3IBbvsT)
搜尋『樓上太吵』,會出現許多人的分享,但也有許多真實案例,並非由樓上造成,而是大樓共震所產生…
寧靜宅/分戶樓板衝擊音新規
政府為推動寧靜宅理念,提出相關法規,樓板衝擊音隔音法令內政部,出版建築防音法規解說指引(2021年版)
內政部於2011年1月1日起實施分戶樓板衝擊音規定,建築技術規則第46-6條規定15公分以上RC樓板舖設面材(含緩衝材)擊音降低量指標△Lw在17dB以上
隔音吸震地墊輔佐
建議舊公寓可加裝隔音吸震地墊、衝擊墊,市售有許多材質,可找尋信任有保障的公司,不怕鄰居來敲門!
當然還是要適當自我約束,或許不一定是從樓上或自家發出的,盡量多與鄰居溝通協調;若遇上情節嚴重或惡意噪音,除了可請管委會、里長反應、環保署檢舉,也要記得可事先透過錄音錄影蒐集事證自保;希望大家都能有美好的鄰里居住環境!
遇鄰居製造噪音 3招可自救
網紅律師「巴毛」經常針砭時事,就新聞事件提出法律看法,日前她也在臉書粉專「巴毛律師混酥團」分享3招遇到惡鄰居製造噪音時的處理方式。
首先可以報警,如果警察到場確定有噪音狀況,就能依照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2條第3款,開罰6000元;其次,如果住家有社區管委會,可以請管委會處理,假設住戶還是不改善,主管機關可以依法處15000元以下罰鍰。
巴毛律師指出,如果以上兩個方法都沒有用,鄰居又真的吵的到人受不了,就可以提告要求惡鄰居不能再製造噪音,還能依照民法第184條,要求損害賠償。
「很多客戶來諮詢都會說,可是他們吵的時間很不固定,那我們要怎麼蒐證?」巴毛律師建議準備一個能錄音的監視器,再搭配一個分貝計來蒐證。
將監視器和分貝計架在可以聽見鄰居發出噪音的地方,每天24小時開著側錄,並將監視器對準分貝器,就能在鄰居發作時同時錄到聲音和分貝器紀錄畫面,「蒐證一段時間,就足以當作提告的證據了」。
若遇到家長說,「可是小孩就沒辦法控制啊,我要怎麼控制他不發出噪音?」巴毛律師直言,「小孩是你要教的,不是我」,況且如果吵到法院會判賠的程度,一定是一般人都無法忍受的噪音,不會只有小孩子正常走動的聲音而已。「如果你真的想給孩子自由奔跑無拘無束人生,那就請你去住透天或是一樓或是搬去鄉下。」
延伸閱讀:房客欠租金又賴著不走?一篇掌握律師詳解租約公證/房屋租賃契約公證範例/公證費用標準!
對付惡鄰居終極手段:惡鄰條款
隨著交通、科技加速發展,越來越多人選擇前往都市發展,鄰里之間的連結也不若舊日緊密相連。住在公寓大樓的民眾越來越多,鄰居間彼此陌生,只求互不相犯。
千金買屋,萬金買鄰,生活大不易,遇上壞鄰居不僅影響居住品質,可能還會花上許多心力溝通協調。不幸遇到惡鄰居,每天深受其擾,有沒有惡鄰居法律能夠解決呢?
民事訴訟流程及精神賠償
在實務上,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舉證,除了拿分貝儀錄影外,也有判決採信警察局報案相關處理資料,受長期噪音致失眠的醫療收據。民事訴訟流程是什麼?要求惡鄰居給我精神賠償,要多少錢才合理?
錄影蒐證會被告嗎?
現在手機拍照和錄影越來越方便,生活中偶爾也會遇上需要錄影蒐證的時候,但未經對方同意拍照和錄影,會不會侵害肖像權甚至被告呢?讓律師解說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