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憂鬱症,
微笑憂鬱症,
引言
天后李玟驚傳輕生離世,精神科醫師提醒,如果出現負面情緒、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或嗜睡等情況,時間超過兩週,應趕緊尋求專業協助。
銀髮一起玩\編輯部 Phoebe Lu
發表日期 : 6 7 月, 2023
天后李玟驚傳家中離世
華語樂壇天后李玟於1994年出道,以陽光火辣的性感扮相,搭配獨樹一格的美式R&B唱腔,締造無數經典的「玟式情歌」,在當時的台灣歌壇引領新風潮,更是第一位登上奧斯卡舞台的華人歌手,唱紅電影《臥虎藏龍》主題曲《月光愛人》、迪士尼電影主題曲《自己》等代表作,奠定在歌唱界的傳奇地位。
▲圖/李玟 官方粉專
出道近30年的李玟,5日晚間卻驚傳輕生離世的消息,她的二姊在臉書證實她的死訊,透露李玟在數年前不幸罹患憂鬱症,長時間努力與病魔鬥爭,近日病情卻急轉直下,於2日在家中輕生,被家人發現後緊急送醫,之後就一直昏迷,搶救三天後仍回天乏術,享年48歲。
▲圖/李玟 官方粉專
李玟驟然離世的消息震撼兩岸三地,令歌迷及演藝圈好友不捨又心痛,向來在螢幕前給人活潑、熱情形象的她,其實早已被病痛折磨了好幾年。
先天隱疾唱跳全靠右腿撐
2023年2月李玟發文坦言自己的左腿從出生就有缺陷,2歲時就動過手術,但沒有成功,「其中最難受的,是醫生用了一根很粗的鐵棒子,穿過我的左腳跟,再加腿上打了石膏,讓我完全不能動,對一個小孩來說,這個很折磨人的。」出院後的李玟只能重新學走路,腿上的疼痛卻帶給她畢生的陰影。
▲圖/李玟 官方粉專
「這麼多年在舞台上又唱又跳都是靠右腿去支撐。每一次排舞或演唱會結束後,我的腿都痛得要命,只是我從來不讓人看見我痛苦的一面。這麼多年我只想把我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大家,只要大家開心,多痛也值得。」
▲圖/李玟 微博
2021年10月初李玟練舞時不慎髖關節移位,壓住神經,導致失去行走能力,生活無法自理,才又在今年接受手術,術後她還曾在社群分享自己的復健過程,還不忘散發正能量,勉勵自己要像個女戰士般加油。
▲圖/李玟 微博
6日《ETtoday星光雲》報導,李玟身邊的知情人士證實,李玟除了飽受憂鬱症及腳疾所苦,半年前還突然罹患乳癌初期,但李玟不願讓80多歲的母親擔心,選擇隱瞞病情,一個人默默抗癌,只有姊姊陪在身邊。
知情人士還指出,李玟獨自進醫院動腫瘤切除手術,老公卻跑去旅遊,當時身邊人不斷苦勸她放手,但李玟就是聽不進去,讓友人不捨直呼:「真的很痛心!為什麼那麼傻!」
▲圖/李玟 微博
據悉,李玟生前和富商老公屢傳婚變,婚後老公緋聞不斷,李玟多次原諒卻仍遭背叛,加上視如己出的兩位繼女得知父親出軌後竟冷眼旁觀,從未安慰過李玟,讓她徹底心寒,據悉夫妻倆從半年前就已分居,外界推測病痛與婚姻破裂,正是李玟罹患憂鬱症的主因。
▲圖/李玟 微博
金馬影后也陷憂鬱多年
61歲香港女演員惠英紅以邵氏演員身分在演藝圈初試啼聲,14歲就開始累積深厚演技,演過無數戲劇作品,2017年憑藉台灣電影《血觀音》奪得第54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肯定,將控制女兒、城府深沉的「棠夫人」一角詮釋得絲絲入扣,在台灣知名度大開。
▲圖/血觀音劇照
惠英紅表示,演員這條路走了大半輩子,其實並不如外界想得那麼順遂,她曾被人罵長得醜,一度沒戲可演,被迫離開最愛的螢幕多年,導致她出現憂鬱症傾向卻不自知,長達一個月把自己鎖在家中不吃不喝,「那時耳邊有很多聲音,我還會跟它對話,告訴自己:妳留在這幹嘛,然後真的做了傻事,吃了100多顆(安眠藥)。」
▲圖/血觀音劇照
後來惠英紅被及時送醫,經過醫生診斷後,才知道自己得了憂鬱症,經過家人和朋友的開導和支持,她才逐漸克服心魔,在2005年宣布復出,歷經事業起伏,演技也更上一層樓,之後演出的多部影劇都獲得超高評價,甚至風光奪下影后。儘管曾被酸說:「沒錢才又出來了」,但她直言演戲是她人生最重要的事,如今也學會不去在意他人的眼光。
延伸閱讀:憂鬱焦慮情緒傷身又傷腦!營養師大推「10種吃了會快樂的解憂食物」吃完好眠,平時多補充讓你吃出抗壓力
✎銀髮最新資訊,歡迎加入銀髮一起玩LINE好友:
延伸閱讀:失眠、整天緊張擔心?別忽視!名嘴藝人都困擾,認識憂鬱症VS焦慮症不同/3分鐘自我檢測
陽光的背後:微笑憂鬱症
一般人聽到憂鬱症,總是將它和無精打采、垂頭喪氣等狀態聯想在一起,但世界上其實有更多案例是「人前歡笑,人後落淚」,明明看起來過得很好、甚至經濟無虞,照理說應該沒有煩惱,怎麼還會想不開?
這些憂鬱症患者平時總是將笑容掛在臉上,不讓旁人輕易察覺到他們的悲傷,就像戴上微笑面具的小丑,只有在獨處時才會顯現出真正的自己,也正因為這些情緒不容易被人察覺,讓「微笑抑鬱症(smiling depression)」比一般的憂鬱症更加危險。
根據統計顯示,許多罹患「微笑抑鬱症」的患者都是對自己要求較高的人,他們能力傑出、人緣好,學歷高、事業有成,為了維護自己在別人心中專業且正面的形象,大多選擇隱藏自己的情緒,但凡壓力超過承受範圍,微笑憂鬱症患者的崩潰反應往往更強烈,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可能更大。
常被忽略的憂鬱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憂鬱症預測直至2030年將從全球社會經濟負擔第三名的疾病,上升到第一名,意味著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將有更多人面臨憂鬱的痛苦,社會負擔也將更重。
而根據2003年到2005年全台灣精神疾病社區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台灣憂鬱症的終生盛行率只有1.2%,相較於美國的16.2%低了不少,但也顯示台灣人多數不願承認自己有憂鬱症,只有五分之一的患者會去求助,另外五分之四則抗拒治療。
憂鬱症自我評量檢測
只要是人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但如果情緒低落的情況持續過久,就要特別注意!
若以下九個症狀,至少出現五個以上,且持續超過兩週、甚至大部分醒著的時間都是如此,就可能是憂鬱症:
1.經常出現負面情緒,例如煩躁、鬱悶
2.興趣減少,凡事提不起興趣
3.體重莫名下降(或增加) ; 食慾一下子下降(或增加)
4.白天難以入睡、晚上失眠,或者整天嗜睡
5.思考動作變緩慢
6.整個人失去活力,時常感到疲憊,整天只想躺床不想動、體力明顯變差
7.覺得自己毫無價值、時常感到罪惡感,認為覺得活著沒意思、莫名自責難過,心中充滿負面想法
8.工作或做事無法專注、無法判斷事情
9.反覆想到死亡,甚至有想結束自己的念頭、企圖或計畫
只要出現以上症狀,懷疑自己是否有這類傾向,可以參考憂鬱症檢測量表,並尋求專業協助。
為何會得憂鬱症?
憂鬱症的成因很多,大致分為三個方向:
一、生物學因素:腦內生物傳導、內分泌或大腦構造出現失調或異常現象
二、基因遺傳:家族病病史
三、心理和社會影響:生活壓力、失去親友和心愛之人、工作或學業的重大挫折,人際關係的打擊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憂鬱症一般會被認為和遭遇重大創傷事件有關,但有時也可能沒有任何原因,就莫名感到憂鬱,另外有些婦女會有產後憂鬱症、慢性病患者也會伴隨憂鬱傾向。
憂鬱症對生活的影響
憂鬱症就像「心得了感冒」,有些患者不用治療,時間久了自然痊癒,但過了一段時間可能又會再出現,且根據每人情況不同,輕則心情不好,重則難以維持正常生活,甚至會想不開。
根據統計,憂鬱症已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九位,而且逐年上升,然而,憂鬱症之所以難解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它不只會造成個人的社會功能和職場表現,也會造成親友的擔心和負擔,導致全家跟著生病的情況,再加上患者經常被社會投以異樣眼光,導致他們更抗拒接受治療,導致惡性循環。
該怎麼治療?
憂鬱症基本分為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根據社團法人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公告,越嚴重的患者,越應該從藥物治療開始,精神科醫師會考慮患者的症狀、藥物副作用,甚至患者之前的用藥反應等等,選擇不同的抗憂鬱藥物。
心理治療則推薦用於有明顯的心理社會壓力、人際關係衝突或合併人格疾患的問題的患者,以及先前用藥經驗不佳和女性懷孕者,從心理問題上根本解決問題,以上兩種治療方式也可合併進行。
對憂鬱症有基本了解後,人們也該知道當周遭親友出現類似情況時,該如何應對和解決,陪伴對方度過難關,更多詳細資料可以參考→https://bit.ly/3pi2Em5
資料來源:社團法人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惠英紅微博、李玟官方粉專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