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勒索 這樣說話很傷人,

情緒勒索 這樣說話很傷人,

  • 這樣說話很傷人

引言

語言很有力量,可以讓人感到溫暖,也可以倍覺心寒。那些會破壞人際關係的話語,或許只是開玩笑或一時衝動,然而一旦說出口,就無法按下收回或刪除鍵。




銀髮一起玩\時報出版 合作書摘
發表日期 : 2 8 月, 2022

你懂我的意思嗎?

─一直問,我的耳朵都快長繭了─

「好,那麼1減1就會等於0。你懂我的意思嗎?」

「是,從1中減掉1時我會跟您說。」

「1就是1嘛!從這裡減掉同樣的大小,就什麼都沒了,所以是0。也就是說『減掉1』不是重點,『結果是0』才是重點。你懂我的意思嗎?」

「好,我會確認最後是不是變成0了。」

「如果改成2,就必須減掉2才會變成0,不是減掉1就一定會變成0的。這樣你懂我的意思嗎?」

當你只提出一個問題時,有些人會習慣性地從中衍生出十個問題,並不厭其煩地逐一說明。雖然這樣做比如同機器人不解釋演算的過程,只是直接丟出答案的人有誠意,但持續進行不必要的冗長說明,會令聽者不勝其擾。

明明已經聽懂了,為什麼還要不斷反覆說明呢?這是因為當下尚未達到讓解說者停止說明的標準。會滔滔不絕地描述一件事的原委,或一個概念性的需求,並樂在其中的人,通常這樣做會讓他們有高人一等的「專家優越感」。

這樣說話很傷人

言外之意

➊我不相信你真的理解,你要給我信心,直到我覺得滿意為止。

➋如果我還不滿意,就會繼續講。

請你試著站在說這句話的人的立場。為人親切的他,既專注又努力地對你解釋你的疑惑,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想要說明到你能百分之百理解為止。

有時他們也會要對方從頭到尾照著說一次,以確認對方是否確實理解,一旦不符合自己「過關」的標準,他們就會重新解釋一次。

然而,不斷重複地反問,令對方感到不耐煩的程度也會劇增。

其實說這句話的規則很簡單,就是在說完後,先觀察對方的反應。如果你認為對方似懂非懂,那麼直到你覺得安心之前,都要進行「重新說明之後並予以確認」的步驟。

「好,現在請你根據你的理解來向我說明看看。1減掉1之後會變成什麼?試著舉例到253就好。」

溫馨提醒

沒有比聽別人不斷跳針講重複的話更痛苦了。或許你應該自我檢討,是不是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不好,表達得不夠清楚;或擔心自己講話沒重點。還是你純粹覺得對方很笨,所以才要一直確認他有沒有聽懂。

你的說明越冗長、重複的次數越多,就會越傷對方的自尊心,因為這表示你對他充滿不信任與疑慮。

這樣說會更好

當你不確定自己的說明是否夠清楚時,可以稍作停頓,讓對方自行判斷是否需提出問題,或詢問對方是否還有不明白的地方,比如:「你還有其他問題嗎?」如果對方表示已經理解,最多只要再補充:「之後如果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提出來。」

我是為你好才這麼說的

─其實是為了我自己好─

要我聽了別不高興、限制我情緒感受的那個學姊,最後是以下面這句話來替她冗長的忠告做總結。

「我是為你好才這麼說的。」

當下我真的很傻眼,心想:有沒有搞錯啊?這是什麼狀況?五秒前她才講了一堆像是在沙漠裡要注意防洪的鬼話,現在又打算自己決定哪些話對我好不好,這不該要由我自己判斷嗎?

一個好的忠告,可以改變人的一生。我曾聽過這樣一段話:「雖然有人聽了忠告可能會不開心,但如果因為對方不想聽你就絕口不提,真理就會在你的嘴裡打轉,最後變成蛀牙。」

因此,他要人們別執著於無謂的貼心,而要積極給予他人忠告。對這類的「忠告愛好者」來說,「我是為了你好」這句話是能限制聽者的判斷、提高自己言論正當性的最佳用語。

這樣說話很傷人

言外之意

➊ 這事對你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➋你要明白我是為你好。乖乖接受我的忠告吧!

「為了你好」這句話,是強迫對方接受「我說的這些絕對對你有幫助」或是「即使你聽了不高興也要接受」的觀點。

你的忠告可能是對的,但也可能完全不適用。即使你說的的確屬實,但要不要接受那個忠告是對方的選擇。我們要學會以課題分離的方式,對待別人的人生。

情境實例

要壓榨職場新人時,這種說法就是最無懈可擊的藉口,例如:「剛出社會就是要多磨練,把抱怨的時間拿來學習吧!只要把我交代的事做好,不論去哪裡都會很有幫助。我這麼說都是為你們好。」




此外,當與自己做出不同選擇的人過得比你好、讓人嫉妒時,這句話也常被拿來使用。這類的忠告往往具有「你的選擇其實並沒有那麼好」的暗示,使對方忍不住思考自己的選擇究竟是否正確。

雖然說話者看似以擔憂的方式來表達想法,實際上卻是想減緩聽者自我成長的速度。若和上篇文章提到的「你聽了可別生氣」一起使用,更具有錦上添花的效果。如此,不論對方要做什麼決定,你都可以先下手為強,制伏對方。

「我是為你好才說的,你聽了可別生氣。」

如果你在潛意識裡,真的認為這麼說是為了對方好,那這句話就更無懈可擊地發揮了束縛別人行動的力量。

溫馨提醒

當我們聽到對方這麼說,表示他是為我們著想,應該要感到高興才對,但為什麼心情反而很沉重呢?

因為其實我們知道,這種表面上聽起來是「為了你」,但隱藏在背後的意思其實是為了他自己,只是透過各種話術包裝,企圖以催眠的方式進攻你的心防。這種以愛之名的情緒勒索,會發生在親子、師生、朋友、情人、夫妻、上司下屬等任何人際關係上。

如果真的是為了對方好,不是應該尊重他的想法與選擇嗎?更何況,你認為好的,不一定對別人就是真的好。

換個說法會更好

若是真心為對方著想,或希望對方能進一步仔細思考後再做決定,用「說實話,我真的認為⋯⋯」會比較適合。

我都已經道歉了啊!

─該做的我都做了,你還想怎樣? ─

「有些人明明自己做錯事,卻一副只要道個歉就沒事的樣子⋯⋯對方的傷口明明都還沒復原。」

某個知道我正在寫書的友人如此跟我說。他問我這是不是也算討人厭的話。當然算啊!這種道歉方式會挑起好不容易平息的戰火,絲毫感受不到對方悔改的誠意,與其如此,還不如別道歉。

這樣說話很傷人

言外之意

你想要的不就是這個嗎?難道我這樣做還不夠?

許多人道歉,不是為了說「對不起」,而是為了對方的「沒關係」。

當對方不願意原諒時,道歉的人就會覺得對方是無理取鬧、蠻橫霸道,然後這句金句就冒出來了。

有看過欠錢的人比債主還凶的狀況嗎?這句話就帶有這樣的意味。欠錢的人還氣勢凌人,聲音大過債主,這世上還有天理嗎?

情境實例

「今晚的聚會要夫妻一起參加。我到妳公司附近會再打給你。」

「今天一定要跟他們見面嗎?」

「怎麼了?妳心情還是不好嗎?」

「說實話,是有一點。」

「唉⋯⋯可是我都已經道歉了啊!」

人們在惹對方生氣後,常會說這句話企圖安撫對方的心情,但他們道歉並非真

心有悔意,而只是想息事寧人。

因此,他們的道歉常帶有焦躁的情緒。雖然希望能獲得對方的原諒,但他們的道歉是否具有誠意,標準卻由他們決定。若持續進行對話,就會顯露他們惱羞成怒的真正心情。

「我都已經道歉了啊!」

「你幹嘛不耐煩?」

「妳要這樣到什麼時候?不會晚上跟人見面時也擺臭臉吧?」

溫馨提醒

犯錯之後,通常很希望對方能夠趕快原諒我們,但我們越急於尋求原諒,會讓對方感到壓力,結果變得越不容易獲得原諒。

是否願意接受你的道歉,該由對方決定。

你說了「對不起」,對方不一定會說「沒關係」。畢竟道歉的關鍵字是「真心」,如果缺乏真心,敷衍了事,對方絲毫感覺不到你一絲絲歉意,那麼即便重複一百遍「對不起」也沒有任何意義。

換個做法會更好

被道歉的人如果對不能原諒的人或事耿耿於懷,怨恨就會慢慢積累,增加負面情緒。所以如果能原諒別人,其實就是善待自己。

1.堅持當贏家

當對方向你道歉時,千萬別說「現在你知道自己錯了吧?」「還記得我上次跟你說了什麼嗎?」

這類咄咄逼人的語言、趾高氣昂的態度,會讓人忍不住又怒從中來,繼而再度引起唇槍舌戰,重新點燃戰火。

「好吧,是我不對,下次我會多注意。」

「你是在耍我嗎?我一點都感受不到你的誠意耶!」

「真的啦!對不起,這樣可以了吧!」

「對不起?就這樣?算了算了。」

「喂!他X的,你在開玩笑嗎?我都已經道歉了啊!你還想怎麼樣?」

道歉和原諒的過程是累積彼此信賴的重要階段。人類原本就是不完美的存在,你只要專注於「現在要不要接受對方的道歉」就好。

2.模糊焦點

光是發脾氣或是冷戰不說話,只會讓對方逐漸淡忘自己的過錯(還有良心),

內心也會因為長期處於緊繃狀態而彈性疲乏。若是三不五時仍持續提到那件令人不高興的事,或者語帶諷刺地說話,會讓對方認為自己的過錯不至於受到如此的精神虐待,因而打消認錯的念頭。

為了避免繼續僵持不下,可以先請對方給你一些時間平復心情,等你情緒比較穩定後,就能專注於解決雙方的歧見。在彼此冷靜的期間,也能讓對方進一步自我反省。

3.避免說出讓對方覺得即使道歉也沒有用的話

當對方向你道歉時,如果你回答「算了」、「就讓它過去吧!」這類的話,會很難讓對方明白你究竟是否願意接受他的歉意,也無法感受到自己的道歉是否真能解決問題。因此他會懷疑道歉的效果,而且很可能之後即便犯錯也不會再道歉。

除非你已經對對方不再抱有任何情感,也不再心存希望,所以才不想追究,否則建議還是應該要讓對方向你致歉。

道歉的人

道歉是一種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只要是人都會犯錯,但是要成為「總是能被原諒的人」,其實是有祕訣的。

1.說明原因地道歉

道歉時要具體且明確地提到自己有哪些疏失,而不是只說一句「對不起」、「我錯了」就想打發對方。把事情的經過說一次,有哪裡做錯了,所以才會讓對方心裡難受,然後誠懇地向對方致歉。

「上次我在別人面前吼你『你懂什麼』,真的很抱歉。那時我太自以為是就亂說話,現在我很後悔,也在反省。」

2.對自己的過錯

道歉就只提需要道歉的事,千萬別再補上一句:「不過話說回來啊,你也是⋯⋯」試圖在氣勢上扳回一城。如果像這樣,將道歉當作追究其他事情的開端,就失去了道歉的意義與價值,肯定會激怒對方,引起比不道歉更大的爭執。

3.道歉的你真的很美

道歉並非否定你這個人的所有作為,而是只針對在你和對方的互動中,於特定時間點所發生的某個事件。道歉不會讓你顏面盡失,人格掃地,反而會讓你變成更好的人。願意低頭道歉的你真的很美。

喜歡這篇文章,想分享於:
關鍵字:
推薦文章

請輸入關鍵字…

第一手銀髮友善景點資訊!
全在銀髮一起玩官方帳號!

X
2022臺灣文博會心理測驗8月台北免費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