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界限
個人界限,
引言
總是扮演濫好人?習慣凡事自己解決而拒絕別人的幫助?不自覺會為他人惡劣的行徑找藉口?這很可能代表你的『個人界限』失守了!資深心理諮商師教你如何對待自己的「內在界限」,讓你能真正建立自我認同,並找到與他人相處時最舒服的距離。
銀髮一起玩\時報出版 合作書摘
發表日期 : 5 9 月, 2023
自我評估
了解你界限的底線
為了有助於釐清你界限的底線,請閱讀下面的問題,勾選適用於你的選項。
當你為了設定界限而表達意見時,是否會感到焦慮或恐懼?
當你付費購買某項服務,使用後是否會盡量避免表達其實你對它並不滿意?
你是否長期忽視自己的喜好或需求,最後沮喪到抓狂暴走?
你是否對於大多數的事情都有明確的處理方式,並且經常因為別人竟然會毫無頭緒、不知該怎麼做而感到沮喪?
當別人不瞭解或不尊重你的界限時,你是否常感到難過、憤怒或怨恨?
如果你與同儕或友伴意見相左,是否常會害怕或避免說出你真正的想法?
你是否因為不敢說真話、分享你的喜好或拒絕別人,因此導致人際關係出問題?
別人的行為是否常冒犯到你,或你覺得不得不糾正對方?
如果你覺得遭到背叛,是否就直接疏遠或避開對方,而不是主動找他們談談?
如果朋友或家人出問題,你是否覺得必須提出建議或幫忙找到解決辦法,即使他們沒有向你求援?
上述每個問題都顯示出一種特定的界限失守模式,之後書中的內容會教你如何找到改善之處。
個人界限需要設置無形的告示牌
我們先從個人界限的基礎知識談起,這樣你更能理解為何這些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很重要。
想像有棟房子,周圍有高高的圍籬,上面掛著「禁止入內」和「違者將遭起訴」的牌子我們都明白那道圍籬是明確的界限,牌子上明文寫出越界後的具體後果。
儘管背後的原理相同,但個人邊界比圍籬更複雜。我們無法簡單地掛上牌子,期望別人能予以尊重。個人界限是隱形的,所以需要用言語(且往往需要不斷重複)及行動來建立。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個人界限,它受到童年經歷、文化規範、性別角色等各式各樣的因素影響,且沒有一勞永逸的行動(例如釘個吿示牌)能淸楚說明所有的情況。
個人界限就像你創造的指南,能明確指出他人可以如何對待你。所以你可以吿訴同事,你不喜歡她每天聊公司的八卦,因為你需要專心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工作。也可以讓毒舌又刻薄的朋友知道,你不喜歡她挖苦你的體重/外貌/感情生活。設定界限包括如果有人越界,你需要當機立斷吿知對方,對於界限慣犯也要建立更明確的原則。
設定健康的界限可以保護你內心不受傷,並維持個人尊嚴。你很尊貴,要把自己當女王,你要培養堅定不移的能力,瞭解、尊重並保護自己,而不是放棄自我。你對待自己的態度和方式,會影響你人生中的每一段關係。
五種個人邊界
界限分為五大類:生理界限、性界限、物質界限、心理界限和情緒界限。如果這些界限遭人侵門踏戶,我們就有麻煩了。
此外,界限又分三種狀態:僵化呆板、模糊不淸和健康靈活。瞭解這些種類和狀態,有助你看到自己有哪種界限問題,如此才能開始修正。
你的情感界限是否過於漏洞百出?心理界限是否太僵化呆板?哪個層面的界限靈活又平衡呢?以下是你得注意的個人界限。
一、生理界限:最基本的生理界限是你的身體,包括誰可以碰觸你,又是如何碰觸,以及你需要多少私人空間。如果有人未經允許就碰你或摸你,用你的除臭劑(或你的牙刷!),或在你洗澡時不敲門就闖入浴室,就是違反生理界限。
二、性界限:你可以決定自己能接受哪種程度的性接觸,並且挑選地點、時間和對象。如果有人脅迫或強逼你與他發生性關係、對你說猥褻的話,或在未經你明確同意下,以任何方式刺激或滿足他們的性衝動,都是違反性界限。
三、物質界限:你能決定別人可以(或不可以)如何使用你的財物。這包括你是否想將現金、衣服、汽車等物品借給親友,以及你想開出什麼條件才允許對方借用。例如你家裡是否有哪些地方禁止客人進入?你是否要求訪客脫鞋?若有人未經你允許就用你的電腦、從你的衣櫃拿出衣服,或把垃圾留在你乾淨的車子裡,這些都是違反物質界限的行為。
四、心理界限:你有權決定你的想法、價値觀和意見。為了擁有心理界限,你得先知道你有哪些信念。擁有健康的心理界限,表示你具有自己的核心信念,即使你不同意對方的想法,仍能以開放的心胸傾聽他人的意見。有人為達目的,對你提出要求而非請求、貶低你的信念,或不尊重你說「不」,這些行為都是違反心理界限。
五、情緒界限:你要承擔自己的情緒,正如他人要對他們的感受負責。擁有健康的情緒界限,你才不會魯莽地提出批評,或自以為是地主動提出建議。這些情緒界限能防止你將自身的情緒怪罪他人,同時也不接受別人把他的感受歸咎於你。情緒界限能阻止你太快分享個人隱私、覺得別人在針對你,或為別人的問題或負面情緒莫名感到內疚。
此外,如果你容易情緒化、好鬥或起防衛心,代表你可能情緒界限失調。如果有人無視他人的感受、吿訴你該如何感受或該有哪些情緒,又或提出太私人的問題,都是違反情緒界限。
如何維持剛剛好的界限狀態?
誠如前述,每種個人界限又分為僵化呆板、模糊不淸和健康靈活這三種狀態。如果你的界限太寬鬆或太嚴格,就表示你可能存在邊界問題。
僵化呆板的界限
如果界限僵化呆板,你可能會:
在需要幫助時不開口求助。
避免與人建立親密關係,以免遭拒。
被別人認為疏遠或冷漠。
容易自我孤立。
你在別人口中會是冷漠、孤僻或不知變通的人。你可能奉行「我行我素」的座右銘,或給人冰雪女王的感覺。由於你不擅長與人相處,因此當別人冒犯你時,你很可能立即把他們趕走,而不是委婉告訴他們為何惹火你。
世人有個常見的誤解,以為嚴格的界限就等於健康的界限。錯囉,各位,固執不知變通或過度靈活的邊界都有礙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模糊不淸的界限
如果界限模糊不清,你可能會:
告訴別人太多自己的私事。
在你其實想說「不」的時候說「好」。
發現自己過度承擔或介入他人的問題。
忍受不尊重你或不懷好意的行為。
在別人看來,你可能過度忍讓,不喜歡衝突,或是個超級濫好人。別人會覺得你好說話或喜歡當和事佬。
你會受他人的想法、感受和問題所影響,而忽略自己的需求。(例如你正準備去健身房, 但朋友打來哭訴他悲慘的戀愛問題, 你便留在家裡, 拿出一九八五年買的經典勵志書籍《過度付出的愛》, 開始幫朋友畫重點。但其實你們根本就是半斤八兩啊。)
也許你的人生態度就是「只要別人快樂,我就開心。」
健康靈活的界限
如果擁有健康的界限,你會:
重視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不會害怕求援或接受幫助。
知道何時以及該與何人分享私事。
能夠接受並尊重他人的界限,包括別人拒絕你的請求。
別人認為你可靠、值得信賴或充滿自信。如果你有健康的界限,別人在你面前會感到既安全又自在。
你會遵守諾言,有效溝通,也能為自己的幸福負責(而無須靠情緒勒索)。
你不會有極大的情緒反應,好比你深夜接到家人來電告訴你令人擔憂的消息,你會在天亮前先消化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在半夜就火速發求救簡訊給朋友;或因為無法忍受無助的感覺,就貿然採取行動。你能掌控自己的情緒。
如果你擁有健康的界限,你也會有天生的情境感知能力,知道何時要運用哪些界限才恰當。適用於親友的界限,可能並不適合同事或上司。例如你經歷慘痛的分手,當然可以和閨密分享心痛的感受;但如果與下屬或上司分享失戀的細節,則顯得不得體。
要培養健康的個人邊界需要明智的判斷力,也要長期而誠實地審視人我關係,包括你與自己的關係。也許你早就該這麼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