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綁架

情緒綁架,

  • 情緒綁架

引言

忘了如何宣洩情緒?心理治療有時候是在恢復人的這種功能,心理學推薦「中醫以情勝情療法」五行生剋制衡讓身體通則不痛,別讓單一情緒太久會生病!




銀髮一起玩\時報出版 合作書摘
發表日期 : 17 7 月, 2023

不被情緒綁架的情緒轉化法

情緒是我們心理活動的一部分,也是生命活力的表現。而外界環境有時會阻礙我們整合自己的情緒框架,導致我們採用各式各樣僵化的防禦手段。

當情緒來敲門時,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它?如果想處理情緒,或者說應對和轉化情緒,最根本的辦法是正常宣洩情緒。

宣洩情緒本來是連小孩子都知道該如何做的事,但很多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慢慢忘記了怎麼做,因此心理治療有時候是在恢復人的這種功能。

比如,我曾有位來訪者說他是不會哭的,他已經十幾年沒有流過眼淚了,即使在夢中也沒有哭過。各位覺得他是真的失去了哭泣的本能嗎?當然不是。當他終於重新感覺到足夠的安全感時,他在診間哭到用掉兩包衛生紙。如果一種情緒長久被淤積,一定是有哪裡不對勁,即使淤積的時間不長,這種情緒也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哭泣

合理的宣洩途徑

如果覺得自己沒有合適的空間宣洩情緒時該怎麼辦?其實只要我們轉換一下思維,就會發現其實有很多可以宣洩情緒的途徑。

比如,當你很難過時,可以去看場悲傷的電影,跟著劇情哭一哭,即使被其他一起看電影的朋友或觀眾看到也無所謂,因為大家都會覺得這是一種適當的反應。這種哭所帶來的關注,與走在路上忽然就哭出來而引起眾人側目,是有天壤之別的。

如果你很憤怒,也可以試著去運動,很多運動都有宣洩怒氣的效果。你會發現有些人好像特別迷戀某種運動,其實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無意間發現運動中的發洩之道。

我有個脾氣不好的朋友在學習擊劍後就迷上了這項運動,我覺得他的個性也有所改變,原本需要努力克制憤怒的情況逐漸減少了。

中醫的情緒療法

以恐懼這種情緒為例。像密室逃脫之類的遊戲,其實就是一種與真實生活中感受到的恐懼類似的情境,在這種情境中,你可以名正言順地體驗自己的恐懼。而且在與其他參與者的分享過程中,這種恐懼的情緒可以進一步被宣洩。

而有些人的情緒過於強烈,還來不及找到一個合適的場合就潰堤了,而旁人見狀會感到很不解,久而久之,可能會有害人際關係。

因此我們還需要一些轉化的方法。在這裡我想向大家推薦一種源於傳統中醫的「以情勝情療法」,並簡單提供一些比較容易理解的情景。

吵架

一、 悲勝怒

怒傷肝,但悲可以勝怒。「勝怒」就是說可以克服憤怒,轉化怒氣。如果一個人總是愛生氣,可能是因為他缺少悲傷的能力。之前提過,悲傷是一種能力,而且這個能力很有力量,從悲傷中能獲得的力量之一,就包括悲傷對憤怒的轉化。




我們有時會在電影中看到這樣的情節:兩家人有很深的仇怨,對彼此都很憎恨。

但突然出現某個契機,讓大家意識到,多年來的互相傷害已經讓雙方失去太多,這時雙方的情緒就都變成了悲傷。當大家沉浸在悲傷裡時,憤怒好像也就被化解了。

如果有特別強烈的憤怒,你可以試著把它轉化為悲傷,如前面所說,你可以看很悲傷的電影、聽哀傷的音樂等,之後再加以宣洩就會更容易了。

二、恐勝喜

喜傷心,恐又可以勝喜。

大家可能會覺得奇怪,一直很開心不好嗎?其實在社會新聞中,常會看到不少樂極生悲的例子。比如打麻將贏了很多錢,興奮過度因而突發急性的病症等,這就是中醫所講的「過喜傷心」,太強烈的喜會渙散心氣,所以也要適當地控制這種喜。

三、怒勝思

思傷脾,怒又可以勝思。有些人碰到事情會舉棋不定、左思右想,擔心自己做得不好會丟臉,又或深怕得罪旁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人其實是有鬱怒的。

他之所以思考這麼多,一定是因為他在過去,或是過去和現在都過得不夠好。

對於思慮過多的人,他需要勇敢、膽識與決斷能力,因為這些表現都是憤怒的昇華形式。如果能把憤怒轉化為當機立斷的勇氣,就不會缺乏自信,猶豫不決。所以怒未必有害,它也可以以決斷性的方式呈現,克服無用的思維。

憂鬱

四、喜勝憂

憂傷肺,喜又可以勝憂。我們可以在感到憂傷時觀察自己的呼吸,通常悲傷會使呼吸變淺,好像只有鎖骨下的一點點肺還在運作,因此我們無法深呼吸。很多比較憂鬱的人容易有一些肺部疾病的問題,如鼻道、咽喉、氣管等,林黛玉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

喜可以勝憂,因此很憂傷時,我們可以用一些行為啟動自己。行為啟動療法就屬於憂鬱症的一種實證醫學。

舉個例子:就是有什麼事情比吃飯更讓人開心呢?那就是吃兩頓。用這種方法在不開心時為自己製造一點快樂,讓自己從憂傷中解脫。

五、思勝恐

恐傷腎,思又可以勝恐。恐對應了前文中提過的「煩惱背後是恐懼」,正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在怕什麼,所以就有了很多無效的恐。想清楚自己到底在怕什麼,這個時候思就能勝恐了。

如果你感到惴惴不安,那麼這種不安其實是在提醒你應該用心回顧你的人生,看看是否有些潛在的風險,以便調整方向。就像有些東西你用餘光看到了,但無法看得太清楚,你需要正視它,才能看清那是什麼。

上述以情勝情的五行生剋制衡理論,說明了單一的情緒如果擴散、固定,就會成為生病的原因。利用不同情緒間相互制約的關係,讓情緒能在流動起來後自然宣洩,就能達到「通則不痛」的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想分享於:
關鍵字:
推薦文章

請輸入關鍵字…

12/18歡迎參加銀友聖誕趴
一起穿金戴銀交換禮物同樂

X
雙溪牡丹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一日遊基隆阿根納造船廠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