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

骨折機率,

骨折機率,

  • 骨折機率

引言

骨質疏鬆是全球第2大流行病,也是台灣65歲以上族群常見慢性病的第四名!如何存好骨本、顧好骨本?你的「骨本」足夠嗎?藝起來了解如何預防!





銀髮一起玩\文章授權:揚生慈善基金會
發表日期 : 9 11 月, 2022

骨質疏鬆為什麼要治療?

聽過「存骨本、顧老本」這句話嗎?是指骨頭的「骨」喔!

世界衛生組織將骨質疏鬆症列為全球第二大流行病,僅次於冠狀動脈心臟病;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也顯示骨質疏鬆症是臺灣65歲以上長者常見慢性病的第四名,其中女性患者比例較男性高出3倍以上。

我們家的隔壁鄰居阿姨是一個活動力很好的人,雖然六十多歲,但平時買菜、做家事依舊忙進忙出。前兩天在打掃家裡,她如往常一樣彎腰搬起一個箱子,突然感到背部劇痛,整個人就跌坐在地上,完全站不起身。

最後家人只好請救護車將阿姨送到醫院急診室,檢查後發現是腰椎壓迫性骨折,醫師說很多患者都是在骨折發生後,才驚覺有嚴重的骨質疏鬆。

 什麼是骨質疏鬆?

人的骨頭其實是個持續在生長,但也同時在代謝的組織。

正常的狀況下,老舊的骨質會被代謝,而由新的骨質取而代之。一般正常體內的骨骼組織中,有兩大類的細胞負責了骨質的平衡,一種是負責製造骨質的造骨細胞,另一種是負責代謝骨質的破骨細胞。

人體骨骼的骨質約在二十至三十歲達到最高峰;自三十歲起骨質生成的速度趕不上骨質流失的速度,每年骨質流失約1%;五十歲起流失速度更快,每年流失約1~3%。

如果骨質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而變薄、變脆弱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

骨頭變得如同海砂屋一樣,雖然房子外觀看來一樣,但內部結構空洞脆弱,遇到地震就容易坍塌。


骨質疏鬆最常見的骨折發生部位有

  • 髖骨骨折:髖骨股是大腿骨接近骨盤末端部分,不小心滑倒可造成股骨頸骨折。
  • 手腕骨骨折:常見於跌倒時用手撐地而導致的骨折。
  • 脊椎骨骨折:脊椎是支撐背部的主要骨骼,當骨質疏鬆時會使得脊椎骨無法負擔全身的重量,而導致脊椎的壓迫性骨折。

有一個簡單好用的自我評估工具,可以快速計算出10年內骨折的機率,精準找出骨折高風險族群

FRAX骨折風險評估工具是由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和世界衛生組織合作推動的網站,根據各國在地化的數據建成一個大型資料庫,一般民眾就可以自行上網使用,無須任何費用、無須註冊。快速計算出10年內骨折的機率,包含主要骨鬆性骨折以及髖骨骨折的發生率。

如果主要骨鬆性骨折的風險超過10%或髖骨骨折風險超過1.5%,屬中度骨折風險,要去醫院安排骨質密度檢查,再進一步確認是否需要藥物治療。

如果主要骨鬆性骨折的風險超過20%或髖骨骨折風險超過3%,屬高度骨折風險,建議儘早尋求專業醫師評估治療,否則會暴露在非常高的骨折風險當中。


骨質疏鬆之所以可怕就是因為它沒有明顯的症狀,無聲無息悄悄地的上門,其實是有跡可循,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或家人出現三大警訊就得提高警覺

  • 身高變矮:目前身高比年輕時身高,少超過4公分以上。但是如果家中長輩不記得年輕時的身高,這一點在判斷上就有點困難了!
  • 駝背:找一面平滑的牆,靠牆站立,正常人應該是跟牆面沒有距離或小於1公分,若如果後腦勺無法靠到牆面距離超過3公分,就要懷疑可能有骨質疏鬆的問題。
  • 不明原因下背痛:長期下背有著「悶痛感」,就得懷疑可能是骨質疏鬆引起的脊椎壓迫性骨折。
✎追蹤銀髮最新資訊,請按右邊→《加入銀髮一起玩LINE好友》

addline




延伸閱讀:揚生慈善基金會採訪|不讓70歲父親變宅老人,銀髮一起玩創辦人劉彥宏開創新熟齡世代與銀髮族當麻吉!

「矮、駝、痛」三大警訊,小心骨質正悄悄地流失~

骨質疏鬆為什麼要治療?

骨質疏鬆本身雖然不會致命,但是在骨折之後可能被迫臥床且疼痛難耐,身體因為無法活動而使健康狀況惡化,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各種併發症也會接踵而至,根據統計髖部骨折患者一年內的平均死亡率高達22%。

約有兩成的人會因此面臨死亡,有五成的人變成行動不良甚至終身失能,得完全仰賴他人照顧,為個人及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根據國際間的研究,治療骨質疏鬆不但可以預防再次骨折,竟然也可以降低死亡風險。骨質疏鬆是年長者的隱形殺手是不容忽視的健康威脅,真的不要輕忽。

檢查骨質密度的方法

定量超音波骨密度測量儀器(QUS),就是使用超音波來測量腳跟或是手腕部位來分析骨質密度,機器的體積方便攜帶,但相對其準確度較低,可當作初步篩檢的工具,不視為確認診斷。如發現有問題再進一步至大醫院進行精密檢查。

雙能量X光吸收測量儀(DXA),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可診斷骨質疏鬆的檢查方法。受檢者須躺在床上經過X光的精密測量,測量腰椎與髖骨的骨質密度,整個過程安全、無痛,而且快速,檢查時間約10分鐘。依據檢測結果換算T值來判定骨質疏鬆程度

T值 大於或等於- 1.0,表示骨質正常
T值 介於- 1.0 ~ -2.5 之間,表示骨質缺乏(骨質減少)
T值 等於或小於-2.5,表示有骨質疏鬆,可能需要藥物治療
T值 每增加-1,骨折風險就會增加2至4倍

預防骨質疏鬆:5項強健保骨守則

1.積極運動:對抗地心引力運動,已證實有明顯增加骨量效果,例如:重量訓練、登梯訓練。而太極拳、骨鬆健康操等,有效強化肌力,改善平衡,減少跌倒的機會。

2.補充營養:鈣質與維生素D是儲存骨本重要的營養素,建議攝取量每日鈣質1200毫克/天、蛋白質每日攝取1.2克/每公斤體重、維生素D每日建議量是800 IU(國際單位)。比如:牛奶、起司片、小魚乾、黑芝麻、海帶、髮菜等都是補鈣好選擇。而維生素D則存在很油的魚中,蛋白質的種類繁多,以上都可以諮詢營養師。

3.戒菸、適量飲酒:抽菸和飲酒過量都會加速骨質疏鬆的流失,飲酒節制,每天不宜超過三小杯。

酒精

4.維持體型適中:身材過瘦的人骨質疏鬆的機會大,平日三餐補足營養,BMI不宜低於18.5,以免增加骨質疏鬆風險。

5.預防跌倒:老人家跌倒的後果影響非常大,其中九成的髖部骨折都是跌倒引起,不僅造成生活功能減退,甚至一年內有八成機會會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排除或降低環境危險因子,才能防跌保骨。

結語

要從年輕時注重飲食及運動,開始存骨本,上了年紀之後要留意身高變矮、駝背、經常下背痛等骨質疏鬆症三大警訊。

台灣人口逐漸高齡化,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才能預防骨質疏鬆造成的危害及一系列麻煩的併發症。


本文出處:揚生慈善基金會
點擊聆聽:你的「骨本」夠嗎?快速算出十年內骨折機率!一起動起來

延伸閱讀:老人滑倒後勿輕忽疼痛!比中風更致命的隱形殺手:髖部骨折


FB粉絲專頁:揚生慈善基金會
希望能喚醒社會大眾「健康靠自己」的觀念,讓自癒力成為守護健康的好醫生。
有健壯的自癒力,就能預防於未病,健康到老。我們相信預防重於病後的治療!

​→加入揚生旺來:https://maac.io/1FBPe


喜歡這篇文章,想分享於:
關鍵字:
推薦文章

請輸入關鍵字…

第一手銀髮友善景點資訊!
全在銀髮一起玩官方帳號!

X
睡眠不足警訊慢性阻塞性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