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 蜂窩性組織炎,
丹毒 蜂窩性組織炎,
引言
民眾從事戶外活動回來後,發現皮膚莫名出現紅腫熱痛的不明傷口,伴隨劇烈疼痛及其他不適症狀,乍看蜂窩性組織炎相似卻十分不同。
銀髮一起玩\編輯部 Phoebe Lu、文章授權\翁梓華醫師
發表日期 : 24 7 月, 2023
急診醫師翁梓華在臉書分享自己遇到的病例,一位65歲的老先生來急診,表示自己最近有些上呼吸道的症狀,原本以為又中了新冠肺炎病毒,但怎麼驗都是陰性,一週後不知道為什麼「腳上就紅了一塊會腫會痛」,診所醫師懷疑是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轉診來說要住院打抗生素。
翁梓華醫師查看了病患的傷口,發現這不是蜂窩性組織炎而是「丹毒」,只要吃口服抗生素門診追蹤就好,老先生聽完直呼:「怎麼診斷差這麼多?」
丹毒VS.蜂窩性組織炎
翁梓華醫師提到,丹毒(Erysipelas)和一般蜂窩性組織炎(Cellulitis)病理成因不同,但在臨床上常常被誤診,同時丹毒的「外觀」看起來比較可怕,所以一般人看到「丹毒」,通常都會覺得很嚴重,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下「丹毒 VS.蜂窩性組織炎」。
▲圖/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
蜂窩性組織炎
皮膚的急性感染,通常深度會從表皮層到達真皮層深層,通常是細菌性的感染所造成。
臨床上輕症只需要使用口服抗生素,嚴重者則需要住院以靜脈注射的抗生素治療一週到兩週,常見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的細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
▲圖/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
✎追蹤銀髮最新資訊,請按右邊→《加入銀髮一起玩LINE好友》延伸閱讀:吃藥吃完火燒心?5種較易引發藥物性食道炎的藥品,吃藥時3種NG壞習慣別做,水要喝足100ML才不致食道灼傷!
丹毒
翁梓華醫師強調,丹毒嚴格來說並不算是細菌感染,而是「身體細菌感染的後遺症」。
丹毒常見的發生原因,是由於人體在近期有感染過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而後產生的症狀。這類細菌通常是在上呼吸道,所以如果有人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要特別注意,當然也有部分是因為香港腳等原因造成的細菌入侵。
當人體受到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身體會產生抗體對抗細菌,然而人體對抗這類細菌所產生的抗體,剛好對皮膚細胞也會有反應,這時候就會導致皮膚發炎伴隨紅腫痛的問題,同時影響皮膚範圍淺(只有到真皮層淺層)。
因此這類疾病通常只需要口服抗生素及消炎藥,往往4-5天就會緩解,消退之後皮膚可能會伴隨有脫屑的問題,僅有少數個案會嚴重到起水泡破皮。
基本上,丹毒與蜂窩性組織炎都是不難治癒的疾病,只要妥善地使用抗生素,病況通常都能獲得控制,同時也不會留疤,反倒是沒有及早就醫的患者,讓細菌毒素累積或是細菌滋生,反而更容易造成疾病惡化。
▲圖/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
延伸閱讀:生病打點滴好得快?亞洲人每年注射數高居全球之最,急診醫揭密「4種施打時機!」
資料來源: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