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生慈善基金會 正念有效溝通,
揚生慈善基金會 正念有效溝通,
揚生慈善基金會 正念有效溝通,
引言
俗話說「忠言逆耳」,總是害怕說實話不中聽、會傷害彼此的關係嗎?即使面對朝夕相處的家人、熟悉的朋友甚至親密的另一半,也不敢說出真心話?不妨嘗試在溝通過程中帶入「正念」的力量,讓你既能表達又不怕對方會錯意!
銀髮一起玩\文章授權:揚生慈善基金會
發表日期 : 11 8 月, 2022
大家會不會常常覺得「怎麼我先生或太太遇到事情都不跟我商量,只會跟朋友說?」、「怎麼我的小孩都不懂我說話背後的苦心,只會嫌我囉嗦,我是為他好啊!」或者當朋友在跟你哭訴、抱怨的時候,你會猶豫「哎呀!他這麼跟我掏心掏肺,我是不是應該要給一些很有深度、很實用建議啊?我應該給什麼建議,或什麼幫忙好呢?」
常常一處理不好,就讓原本最親密的家人、老友,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每當這種時候,就會覺得溝通好難啊!
溝通真的是非常複雜的人際互動,每次溝通不見得都能夠順利愉快,溝通的過程中,大家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麼?
同理心?還是專注聆聽?今天就要來跟大家聊聊,怎麼透過把「正念」帶入「溝通」中,讓生活中的人際互動可以有不同層次的提升!
而正念溝通,就是一種有覺察的溝通!溝通困難常常是因為「沒有覺察到自己和對方的需求」,沒覺察自己要什麼,於是把重點扯遠失焦;沒覺察對方要什麼,於是各說各話、不歡而散;沒覺察雙方都在乎的核心到底是什麼,所以只在低層次的問題上打轉,製造更多衝突對立,導致常常有「溝」沒有「通」。
✎追蹤銀髮最新資訊,請按右邊→《加入銀髮一起玩LINE好友》延伸閱讀:心理學揭超傷人NG語錄:「我都是為你好/你懂我的意思嗎?」,其實換成這樣說更好!
來跟大家分享一個例子:
阿蘭的好朋友小芸常常在怨歎.怨歎先生不夠挺她,在婆婆高壓強迫她離職照顧家裡時,沒有挺身而出為她說話;怨歎自己30多年來照顧公婆、小叔、小姑,讓先生可以無後顧之憂出去打拼,先生卻跟女同事有曖昧;怨歎自己的妯娌可以任性地說搬出去住就搬出去住,不用照顧公婆;怨嘆先生成就不如人;怨嘆鄰居愛攀比難相處…
阿蘭常常聽著聽著,心情也跟著烏煙瘴氣起來,她覺得小芸太悲觀、充滿負面情緒,她想教小芸正向思考,想跟小芸說其實事情沒有這麼糟,小芸的一雙兒女事業上都很順利、也很孝順;小芸不用為了生活憂愁,每年還可以出國兩次;先生最終還是回到小芸的身邊,而且很努力在彌補。
但是不論阿蘭怎麼說,小芸總是不斷辯駁,說她有多悲慘又多悲慘,讓阿蘭覺得跟小芸聊天越來越累、充滿無力感,都不曉得該怎麼辦才好了。
如果是妳,妳會怎麼做呢?小芸需要的,真的是阿蘭的開導和建議嗎?不見得喔!可能小芸真正需要的,是「同在的聆聽」。
同在,簡單來說就是「在一起」,就是「在這個當下,我與你在一起,我的眼裡、心裏只有你!」那阿蘭可以怎麼做呢?或許可以試著「全人專注地聆聽」,也就是好好地、單純地、專心地聆聽小芸說的話,不用給任何建議!同時,也可以察覺自己呼吸與身體感覺,調節放鬆身體緊繃的地方。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溝通,常常是隨便聽一下,然後同時自己已經在想「我要分享自己類似的經驗」、「我要給建議」、「我想打斷、把事情問得更清楚一點」,然後忠告、建議、評價就直接脫口而出。
其實我們常常沒有在聽對方說話,又出於好意希望協助找到出口或處理,但卻少了思考到底是我的意見重要?還是對方找到出口重要?忘了我的忠告≠對方最佳出口,常因此覺得因為別人沒接受意見而不高興,反而讓對方和自己又有更大的不愉快或壓力。
正念溝通練習,不是要想出解決方案,是全神貫注的聆聽就好。當對方由衷感到聽到、被了解時,自然會從內產生一種被接納的非語言力量,而能停止一直在自己的想法,或情緒裡繞圈或循環的狀態。因此,重點在於有沒有安頓自己的身心,好好聆聽對方在說什麼?全然同在的溝通可以化解許多怨懟、冷漠與爭執!
正念溝通是一輩子的練習,轉換隨便聽聽,成為人在心在的專注互動,就能提升人際互動的品質,而人際互動的品質,就決定了如何生活的品質。
當然,我們也必須允許對方不認同我們的想法或立場,允許對方有說不的空間,學習相信自己、也信任對方!
本文出處:揚生慈善基金會
點擊聆聽:EP13 溝通力|說真話傷感情?教你最「正」的溝通心法!
延伸閱讀:越熟越聽不到真話,心理師:三個溝通小技巧,讓關係更好!
FB粉絲專頁:揚生慈善基金會
希望能喚醒社會大眾「健康靠自己」的觀念,讓自癒力成為守護健康的好醫生。
有健壯的自癒力,就能預防於未病,健康到老。我們相信預防重於病後的治療!
→加入揚生旺來:https://maac.io/1FB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