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孤兒

成年孤兒,

  • 成年孤兒

引言

失親之痛是每個人在生命中終將面對的痛,送走摯愛的父母後,我們不再是有父母庇護的孩子,面對人生的「第二次長大」,我們該如何自處?迎接身邊關係的轉變?




銀髮一起玩\時報出版 合作書摘
發表日期 : 9 8 月, 2023
有一個名詞「成年孤兒」,是指在成年後失去爸/媽的意思。也有人認為,不論我們年齡多大,直到父母過世,我們才算真正成年。的確,只要你的父母還健在,他們會繼續在你的生活中產生影響力。

你可以將父母視為無條件的愛與安全的源泉,原生家庭仍然是你最後的避難所,他們也是你的啦啦隊,為你的每項成就感到自豪,你也期望能從他們那裡獲得認可和建議。

當你父母過世時,它會形成一股成長的推力(development push)。我們現在已然成為家族中最年長的一代,通常不會再有人可讓你依靠。當你變得更自主、更成熟時,你會需要承擔新的責任。

父母雙亡的父母、失去父或母的父母

大約有十分之一的祖父母有相當程度地參與了孫子女的教養過程,像是照顧孫兒、提供經濟上的支援,有時甚至還肩負臨時或永久監護權的重責大任。

除了這些在時間和金錢上的具體付出外,祖父母也會提供相當多過來人的建議。在我們為人父母時,這項強而有力的無形資產非常重要。像是你可能會擔心小孩到了一定的歲數還不會走路,但長輩的經驗之談總能讓人放下心中的大石:「你以前也是到十三個月大才會走路。放心吧,每個孩子都不一樣。」無論你的孩子是十一個月大還是十一歲,父母都能提供他們的教養經驗供你參考。

遭逢成年喪親之痛的你,看看自己是否有辦法填補內心的空虛與生活的空白。有誰可以提供你諮商和建議?有人會願意陪你一起走過嗎?那個人或許無法代替現在已被死亡改變的連結,但可能有助於填補那個關鍵的缺憾空間。

死亡

我會和早逝的父親一樣早死嗎?

祖父母也會參與孫兒人生中重要里程碑的活動,例如你的孩子從幼兒園或大學畢業的時候。光是和跟你一樣疼愛孩子的人分享日常的悲喜,就有特別之處。

所以,要當個沒有父母做後盾的家長是很辛苦的。帕維爾就有過這樣的經驗。他父親在四十七歲時撒手人寰,當時帕維爾唸大四。當帕維爾的女兒快大學畢業時,他開始焦慮不安。在接受諮商時,帕維爾了解到,父親英年早逝的事情一直困擾著他:他擔心自己等不到孩子大學畢業就會過世。

二次失落

父親或母親過世,又或父母雙亡,都可能導致你與家庭其他成員的疏遠,或是產生新的親密關係。

父母是家庭中的核心元素。我們會全家團聚慶祝假期、生日和週年紀念,會回到父母家聚會。我們也會為了因應父母的需求,尤其是在他們年邁時,與兄弟姐妹進行溝通。

父母雙亡時,會產生世代的轉變,重心轉移到我們現在所建立的家庭世代上,我們成為了最年長的世代。

當我母親,亦即我們家中最後的家長去世時,我的兄弟姐妹和我都體認到關係的正常轉變。我們做了兩件事來維護家族的身分認同和團結:我們決定在母親生日即將到來的週六舉辦一年一度的家庭聚會。我們的孩子也會每隔幾個月就舉辦堂表兄弟之夜。這種努力可以預防整個家庭體系產生更大的失落感。

繼承與法律事項

在父母相繼離世後,這會是公布遺囑和分配遺產的時候。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不可置信的真實故事,充滿無可避免的衝突,進而讓家人間的關係破裂。

根據我的研究發現,會產生衝突的唯一真正預測指標,不是遺產的多寡,又或是否有預立遺囑,而是家人間的關係與相處、溝通方式。家族若是關係密切,而且也具有解決衝突的能力,遺產分配幾乎沒有任何困難。那些曾發生過紛爭的家庭,這時只是又多了一個爭吵的理由。

我的研究中有兩例軼事就充分說明了這點。在第一個個案中,有兩兄弟始終不合,吵吵鬧鬧。在他們的母親過世後,留下大約一萬美元的遺產,但母親在生前曾給弟弟兩千美金,這是贈予還是借款?很難認定。兩兄弟經濟狀況都很穩定。如果是借款,那麼哥哥會得到六千美元,弟弟則會拿到四千美元。但若是贈予,他們就會各自繼承五千美元。結果,為了此事他們告上法院,律師訴訟費就高達七千美元,但兩人都認為這錢花得很值得。

第二個個案則截然不同。在這個個案中,父親過世了,留下超過兩百萬美元的資產給七名子女,但他沒有留下遺囑。這個家庭向來關係親密,遇到問題都會透過家庭會議商討並解決。後來,長子將所有七名成年的兄弟姊妹聚集在老家,他將父親之前曾給予一些孩子的贈禮列出清單,包括:每個孩子或孫子結婚時給兩萬五千美元,每個孩子首購房子時給五萬美元,每個孫子上大學時每年補貼一萬美元等。在這個清單上,也註明誰已經「先收款」,誰仍然「被欠款」。

死亡

接著,他建議遺產比照這樣的方式分配,而身為長子,他和他的孩子之前已收到這些資金的大部分,所以遺產中就扣除他們已經收到的金額。眾人迅速達成共識,也支持他的想法。不過還有另外兩項提議:一定要提撥特定金額的錢,用於他們父親一直主張的全家度假上。另外是還要保留一千美元,這樣當晚他們就可以享受一頓美味豐盛的晚餐。

我得到的研究結論很簡單:花更少的時間來搞定遺產;花更多的時間在鞏固家庭。

除了遺產之外,還有遺物的分配問題。誰能得到鋼琴或父親的車子,又或是手錶?運作良好的家庭,會以幾乎不會造成衝突的方式解決這類的問題。例如,由兄弟姐妹輪流選擇,或是先暫時不做處理,視日後增值的狀況再做決定。也可以商請具有威信的親戚擔任調解者。
在這項研究中,我也提出一個問題:家族成員會因為父母過世拿到遺產而感到內疚嗎?

結果是,大多數人並沒有這樣的感覺。他們把所有的遺贈都看作是父母表達關心的方式,以及他們給予的最後贈禮。


喜歡這篇文章,想分享於:
關鍵字:
推薦文章

請輸入關鍵字…

12/18歡迎參加銀友聖誕趴
一起穿金戴銀交換禮物同樂

X
網路交友愛情詐騙